摘要: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
《左傳·定公十年》疏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漢服,便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專屬服飾,然而時至今日,漢服卻在我們的生活消失了? 偶爾,看到新聞中有漢服的活動,有些人竟然以為那是奇裝異服,是拍戲的“古裝”。難道我們的漢服傳統文化就這么消失殆盡了嗎?
在金城蘭州,卻有一個推廣傳統漢服文化的公益組織“蘭州漢服雅集會”,一群熱愛傳統文化的年輕人組成了這個團體,顏偉繁就是這個組織的發起人之一。
戊戌年(2018年)中秋節合照 顏偉繁前一(受訪者供圖)
初遇:與漢服的美麗邂逅
2013年,正上大學的顏偉繁偶然看到了一張我國56個民族的合照,合照中每個民族都穿著民族服裝,而漢族人則穿著一條簡單的T恤衫,“當時我就想漢族為什么沒有自己的民族服飾呢?”
后來,經過上網查找,他了解了關于漢服的知識以及漢服文化的種種資料。這是他與漢服的第一次邂逅,在這之后激發了他對漢服無盡的喜愛。
挫折:因夢想和責任而堅持
“漢族人對屬于自己民族的服裝文化越來越淡薄了,然后我就想去追根溯源,去推廣屬于漢族自己的民族衣裳。”
同年八月,漢服雅集會成立,只有寥寥幾人,“蘭州相較一線城市有一定的差距,漢文化氛圍也不濃厚,各種先天性條件的不足對蘭州的漢服運動發展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在那樣的條件下,推廣、宣傳漢服,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成立之初,他們也曾遭受各種誤解,被不明真相的群眾認為是奇裝異服,遭遇過冷眼和質疑,一向自認內心強大的顏偉繁也曾想過放棄,“付出了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別人還認為你是為了‘炒作’、‘出名’,”每當想要放棄的時候,顏偉繁就想想那些默默支持和付出的朋友們,他又對自己說:在你決定放棄成一個“逃兵”之前,你還能挺一年。就這樣,五年的時間過去了。
雅集會成員魏蓉:與漢服結緣還是在初中的時候,當第一眼看到漢服圖片時,我就感覺心臟撲通撲通的,好像是心動的感覺。最初了解漢服是被漂亮的外觀所吸引,但逐漸了解到漢服之后,喜歡與之相關的文化,還有一些配色也有一種獨特的韻味。
五年來,他接觸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文化,舉辦了一系列宣傳傳統文化、金城民俗的公益活動,尤其是在每個傳統節日,顏偉繁和小伙伴們都會發動舉辦一系列活動,讓大家更加了解傳統習俗,穿漢服、讀古籍、過民俗節……中秋節(祭月),端午節(登高,分粽子,系端午索),花朝節(踏青),乞巧節(女兒穿針,自制發簪),元宵節(猜謎接龍)等等,還幫助社團成員舉辦 。
成人禮(受訪者供圖)
誦讀(受訪者供圖)
成人禮2(受訪者供圖)
為了讓人們對漢服有直觀的接觸,顏偉繁在蘭州的各大高校聯合組織開展活動,他們身著漢服,開展禮儀教習、講解漢服款式,展出各式漢服以及那些精美的配飾。
和高校聯合組織開展活動(受訪者供圖)
每當舉行活動時,他們身穿漢服,女孩們衣裙飄飄,男孩們溫文爾雅,向更多的人展示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是漢服,不是所謂的“古裝”,并由此關注起了傳統文化。
蘭州漢服雅集會丙申年(2016年)外拍 (受訪者供圖)
五年時間過去了,漢服雅集會成員已經發展至一千多人,舉辦過線上以及線下活動將近百場,在西北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因夢想和青春而立,也因堅持和付出而興。回想起自己這五年在漢服雅集會的經歷,顏偉繁大嘆不容易。
成長:漢服是傳統文化的載體
與漢服相伴的五年時光,顏偉繁對漢服的情感也在一天天地產生變化。“剛開始會在意別人的眼光,害怕走在路上被拍被說,但現在已經不會這么覺得了,在我心中,漢服是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
雅集會成員段韻文:有次,穿著漢服上街,有人說我是日本人或韓國人,跟他們解釋的話,大多也依然不是特別的理解你的行為。但也會有少數爺爺奶奶知道漢服,或者通過解釋和適時介紹,會對年輕人漢服相關的文化活動表示支持和鼓勵。 蘭州漢服雅集會走過了五年,也走到了一個重要節點。面對未來,顏偉繁說“蘭州漢服雅集會要構建的絕不是一個閉門造車的小集體,也不僅是一家年輕的非營利性漢文化組織,更是漢文化傳承的推動者,能夠以漢服為媒介,而推動整個蘭州漢文化的發展,展現錦繡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漢文化的博大精深。”
雅集會成員任靜(右一):希望在中國傳統節日的時候,能有人穿起漢服,感受傳統魅力,并為大家認同。 雅集會成員聶佳麗:服飾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表現,如果能夠認同漢服的話,也更能夠凝聚漢族的凝聚力,也更能夠是一種文化自信。民族需要自己的服飾,漢族的漢服也需要更好的宣傳。 現在,最讓顏偉繁欣慰的是,靠著年輕人特有的熱情,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跟著他一起進行傳統文化的繼承工作,顏偉繁說,傳統不能忘記,初心不能放棄。
【漢服知識小貼士】一提到“漢服”一詞,估計很多人都認為是指漢朝的服飾。漢服所指代的也并非漢朝服飾而是民族服飾,同旗裝、藏袍等一起構成中國多民族服飾體系。
漢服,亦稱“衣冠”、“漢裝”、“華服”,相傳始于“垂衣裳而天下治”的黃帝時期,歷經千年。
“漢服”的特點是交領右衽、以系帶為主。
交領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
漢服的衣襟一般是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于內,稱右衽),稱為右衽。
漢服以直領為主,并以圓領作為補充;
按其袖型可分為長袖、半袖、無袖;
其衣身多以系帶維系,亦有紐襻;
以上衣下裳制為其最基本型制,在裁剪方式上采用區別于西式立體裁剪的平面剪裁。
本網記者 彭曉姣 任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