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日上午,“慶七夕”漢服攝影大賽優秀作品展在廣州市文化公園廬展廳舉行。現場展出31幅優秀作品,不少漢服愛好者身穿漢服到場觀展。展覽將持續至本月26日。
昨日上午,“慶七夕”漢服攝影大賽優秀作品展在廣州市文化公園廬展廳舉行。現場展出31幅優秀作品,不少漢服愛好者身穿漢服到場觀展。展覽將持續至本月26日。
本次漢服攝影比賽由文化公園、廣州市攝影家協會和廣州嶺南漢服文化研究會聯合舉辦,大賽自征稿以來,共收到攝影作品近200幅,經廣州市攝影家協會和嶺南漢服文化研究會的專家認真評選,共選出了一、二、三等獎以及佳作獎共31幅作品,并于8月18日至26日在文化公園藝廬展廳進行展示。
記者在現場看到,作品大部分在荔灣區選景拍攝,以漢服妝容、漢服服飾及荔灣景點為主要呈現內容,在展示漢民族服飾的同時,又較好地展示了荔灣地區的文明風貌。在攝影師的鏡頭下,漢服少女或撫琴弄樂,或翩翩起舞,或低頭沉思;背景襯以夕陽下的紅墻,綠樹掩映的長亭,久經滄桑的古橋……
為了配合七夕節,主辦方別出心裁在展覽現場舉辦“巧手過七夕”DIY 活動。由嶺南漢服協會的城白老師現場指導游客制作發簪。記者看到,桌子上整齊地擺放著花片、花托、珠子、簪棍、銅絲等制作發簪的材料和工具,共有20多人參加。其中有10多歲的小女孩,也有年近古稀的阿婆,還有身穿漢服的年輕男女。
“這些花瓣一定要用銅絲串起來綁結實,再使用銅絲連結簪棍和花托,最后可以用熱熔膠固定。”城白老師一邊講解,一邊向眾人展示制作技巧。在老師們的指導下,這些零碎的材料在游客的手中被巧妙地纏繞、黏合,精心搭配的花片與珠玉,綴上飄搖流蘇,組合成了一支支美觀大方的發簪。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游客們拿著自己親手制作的發簪,臉上滿滿地成就感,紛紛感嘆發簪文化的深厚內涵,感嘆傳統飾物的精美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