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遼寧工業大學一名穿漢服上下課的大四女生在網絡上走紅,成為大家眼中的“漢服女神”!對這樣的事,你怎么看?
一條室友發布的微博讓學校的“漢服女神”在網絡中走紅,這個愛穿漢服的女孩卻說自己不是“女神”,只是因為熱愛傳統文化,她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和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美。
室友無心舉動讓她成“網紅”
“漢服女神”名叫馬凱倫,是遼寧工業大學土木建筑工程系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在整個土建專業基本上每個班級30個男生才有一個女生的理科院校里,她被同學稱作“純工科院系里的一股清流”,被校友稱作“漢服女神”。
在網絡上被刷屏,其實源于室友的無心舉動,同寢室的女孩楊森說,她是在16日的晚上刷微博時,看到一篇新聞是成都高校有個男生堅持“全日制穿漢服”,“我室友凱倫也喜歡漢服啊,我就問她給她po到網上行不?沒想到一下就火起來啦。”
在楊森的眼中,室友經常一襲飄逸的漢服,還會演奏洞簫,深諳茶道,研讀道家和佛學經典,閑暇時會做一些古典首飾,簡直就是“漢服女神”。
可馬凱倫說,第一次聽到別人叫她“女神”時還挺羞澀的,“我長得不夠女神啊,但能通過這條微博讓大家了解下漢服也挺好。”
第一件漢服是高考畢業禮物
馬凱倫從小接觸傳統文化,因為父母都比較喜歡的原因,父親從小帶她逛的都是古建筑景點和文玩市場,家里有很多的傳統書籍,也不乏有年頭的古裝書,所以耳濡目染下,馬凱倫從小就喜歡傳統文化。
第一次接觸到漢服,馬凱倫回憶是在剛上高中的時候,在經常看的傳統文化網絡論壇中,一張漢服的照片讓她眼前一亮,“就是覺得這衣服太好看了,然后就搜索了很多漢服相關的知識。”
高考結束后,父母為了獎勵她,問她想要什么當禮物,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漢服。馬凱倫至今還保留著自己的第一套漢服,黃色的裙子白色的衣服。
高考結束時和父母的旅游中,馬凱倫會穿著漢服在景點拍照留影,有的游客還以為她是租借的景點服裝,都沒有特別的反應。父母對她穿漢服也沒有反對,很支持她對傳統文化、傳統服飾的喜愛。
初始還害羞,現在已經習慣
馬凱倫把第一件漢服帶到了大學校園,開始時就是偶爾把漢服找出來,穿上在寢室的鏡子前轉轉,“因為當時了解漢服的人少,穿出去的話還覺得挺害羞。”但室友們都說“這么好看的衣服,為啥不穿?”尋思了幾天后,馬凱倫特意梳了個傳統的發型,第一次穿著漢服去上課了。
進教室時老師沒啥反應,同學們也只是有人多看兩眼,“我開始還不敢抬頭,大家的反應讓我覺得其實沒啥。”
現在漢服在馬凱倫的衣櫥中就和其它衣服放在一起,并沒有特殊的對待,“憑情,基本上一個多星期穿一次。”只有到了花朝、七夕、端午等傳統節日,她會特意穿上節日裝,比起平時穿的清新、樸素的漢服,節日裝“寬袍大袖”顏色鮮艷、刺繡更多,看上去更加的華美。
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漢服
在馬凱倫的心里,漢服只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不能代表所有,不是說你一穿上漢服就立刻變“文化人”了。
因此她還學起了洞簫、茶道、佛學、道家等傳統文化,因為從小跟著奶奶長大聽了不少戲曲,她最喜歡的就是越劇,還會親手制作荷包和刺繡,頭上戴著的 也是她用了幾天的時間親手制作的。
平時在校園里穿著漢服的馬凱倫,總是會讓其他人回頭多看上兩眼,但是碰到留學生,每次都會有人走過來夸贊“好漂亮”。馬凱倫說大家對漢服的了解多了,接受程度也多一些,有時上課老師也會說她穿的有民族特色,挺好的。
但是最讓她感覺遺憾的還是,大二時她就開始組建漢服社,但是由于工科院校女生少,感興趣的人也不多,大家可能更擅長和喜歡計算機、數學建模等方面,因此漢服社一直沒有建立起來,但在她的影響下,已經有三個女校友也開始接觸漢服文化,還有不少女生特意找她借漢服拍照片。
“我大四了時間和精力都有限,建立漢服社的任務只能留給學弟學妹啦。”馬凱倫說希望建立社團能讓更多的人來了解漢服,通過漢服了解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