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端午節之際,襄陽廣播電視臺襄陽之聲、恒大御府聯合舉辦襄陽市第四屆"端午節漢江祭拜誦讀"系列活動。
端午節起源于中國,最初是百姓祛病防疫的節日,后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葉,賽龍舟的習俗。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今年端午節之際,襄陽廣播電視臺襄陽之聲、恒大御府聯合舉辦襄陽市第四屆"端午節漢江祭拜誦讀"系列活動。
6月18日上午九點
經過遴選的一百多名中小學生
身著漢服聚集在襄陽小北門廣場
小北門又稱臨漢門,是襄陽城六大城門之一,
面朝寬闊的漢江江面,
背靠著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襄陽古城。
在這里,新一代青少年們舉行傳統祭拜,
誦讀千古名篇,凸顯了一種歷史的傳承與發展。
正式上演
祭拜誦讀活動分為祭祀、誦讀、傳統樂器表演三個部分。其中祭拜活動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形成了較為完整、成熟的祭拜流程。18號活動的祭拜流程是從 的古典里面考證,并嚴格按照古代禮法,開展了“吟神、奉香,初獻、亞獻、終獻,讀祝、奉神”等祭拜環節。
經過四年的實踐,他們的祭拜安排也更加成熟完善,
今年不僅在祭文、參與人員上更加豐富,
分工服飾等也都更加講究。
在大鼓、古箏、塤等古典民族樂器的伴奏下,
西曼傳媒、洪亮語言培訓中心
的老師和孩子們吟誦了屈原的詩歌名篇《橘頌》。
民族器樂的展示、表演等。
古箏彈唱《橘頌》另有一番韻味!
“端午節漢江祭拜誦讀”已經連續舉行了四屆,
身著漢服祭拜的青年和齊聲吟誦的
中小學生們已經成了端午節襄陽城內的一道亮麗風景。
活動通過云上襄陽、
襄陽之聲微信、微博進行了融媒體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