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伴著稚嫩的童聲,映入眼簾的是一群身著漢服,兩手相合,搖晃著腦袋入情吟誦的小萌娃。他們認真學習國學文化的樣子十分可愛。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伴著稚嫩的童聲,映入眼簾的是一群身著漢服,兩手相合,搖晃著腦袋入情吟誦的小萌娃。他們認真學習國學文化的樣子十分可愛。
此景出現在呼和浩特市大學路小學濱河校區,這里開設了以國學為內容的第二課堂--鹿鳴國學社。該國學社由全校各年級喜歡國學的同學自愿報名組成,最小的今年才上三年級。每周三孩子們都會來這里體驗國學帶給他們的樂趣。
“我很喜歡國學,因為它有古代的韻味,學習它可以交到很多朋友,也可以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化。”被評為國學班優秀學員的李昱說道。
記者看到,整個國學教室,從里到外,從上到下都充滿著傳統文化氣息。門廊處張貼著孔孟先賢介紹、屋內布置著雕花木凳、屏風和古代私塾式的長桌,甚至屋頂都“寫滿”四書五經。
圖為國學班的越紀錕同學向記者展示學到的古代行禮方法
陰山書院院長馬營寨告訴記者,鹿鳴國學社屬陰山書院國學進校園計劃,是呼和浩特市小學中第一個設立的國學社。據悉,本學期共開設禮儀及吟誦兩門課。“我們想把古代禮儀的精神和文化傳遞給孩子們,讓他們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同時也想用詩歌涵養孩子們的性情,提升孩子們的情懷。”
記者注意到,在國學課堂上,有一個魔法詞語--“要儒雅”。當學生們大聲喧嘩玩鬧時,老師們一個噤聲的手勢,并說一句“要儒雅”,孩子們就會整理漢服著裝,坐姿端正,瞬間變成一個個乖孩子。
馬營寨告訴記者,國學課堂開課初期還設立了家長課堂,來這里上課的孩子都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因為國學課是培養孩子心靈成長與品德成長為雙重目標的課程,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家庭的配合與督促,所以希望國學的教育能夠‘家教合一’。”
圖為同學們用吟唱的方式學習《詩經·鹿鳴》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在家庭之中普及國學,陰山書院常年開設“父母規家長課堂”。
“在價值觀形成的小學階段,教孩子們懂得孝道、禮敬師長、嚴于律己并涵養自己的性情,有這樣一個引導,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收獲。”馬營寨說道。
“老師再見、老師再見”。記者注意到,下課了,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走出課堂,但在出門前都會停下腳步,深深鞠躬向老師認真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