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身在繁華時髦的澳大利亞悉尼街頭眼前忽然出現一群身穿漢服的中國學生會不會有一種穿越時空之感?
如果你身在繁華時髦的澳大利亞悉尼街頭
眼前忽然出現一群身穿漢服的中國學生
會不會有一種穿越時空之感?
華服亦稱作漢服,是漢人的傳統(tǒng)服飾。始于遠古時期,流傳了數千年之久。然而在歷經清代 真漂亮),其中甚至有不少是中國人。這讓卓桐舟萌發(fā)了一個念頭,得做點什么,讓別人知道除了旗袍、唐裝和中山裝,還有漢服可以代表中國人。于是,就有了這場耗盡她和同伴們心血的大型活動。
卓桐舟出生于瀘州一個教育世家,爺爺輩有三位都是教師。父親卓勛、媽媽周波均是愛心人士,家里還曾獲得“瀘州最美家庭”稱號。在溫馨和睦的氛圍中長大,卓桐舟是幸運的。5 歲起,她開始學習中國傳統(tǒng)書法、繪畫等,后來又陸續(xù)學習了表演、主持、聲樂等才藝,在詩詞歌賦和琴棋書畫的浸潤中長大。高中她就讀天立學校,是學校的活躍人物,還曾擔任英語俱樂部主席。從幼年開始的各種學習也有了回報,小小年紀就獲得了諸多獎狀證書。
碩士畢業(yè)后,擺在卓桐舟面前的,是高起點的就業(yè)之路。她曾在墨爾本凱悅集團負責VIP客戶關系,離職后悉尼柏悅酒店拋來橄欖枝并給出升職許諾;研究生階段,又收到了PWC的工作邀請。然而,她卻放棄了眼前大好的工作機會,轉而投身創(chuàng)業(yè)的浪潮。
從小愛吃美食的卓桐舟說,自己就是個超級吃貨,既是為了自己的胃,也是為了工作,初次創(chuàng)業(yè),她選擇了做一個漢服小面館她花了一年的時間調研,做好上萬字的計劃書和三年的預測評估,連員工服裝和店鋪風格都設計完畢。沒想到,國內廚師嫌澳洲太遠撂手不干,看好的店鋪又被人搶先,雪上加霜的是,卓桐舟的工作簽遲遲不下,那時的她,十分絕望。
然而,這個倔強的姑娘沒有放棄,她又轉向手工糕點這個接地氣的項目。
手工玫瑰山藥糕、冰皮月餅、青玉綠豆糕……她向記者描繪怎么做玫瑰山藥糕,說山藥蒸熟后起碼要過濾兩次,這樣做出來才能確保口感細膩。當時,她身兼采購、廚師和外賣伙計。而她送外賣的方式也很獨特,穿著漢服,拎著古色古香的點心盒子為客戶送去。盒子上的花紋是她手繪的,學的國畫在此時派上了用場。
卓桐舟說,自己很幸運,第一個客戶點了200多澳元的東西,約合2000 元人民幣,客戶吃后覺得好,又發(fā)圈幫她主動推薦,很快就打開了銷路。
于是,卓桐舟時常開車趕到客戶家附近,然后下車,理理漢服裙擺,婀娜多姿地步行到客戶家。這樣的情景在悉尼街頭顯然不常見,于是圍觀者們將她拍下來發(fā)到朋友圈。卓桐舟說,其實自己也很激動,“簡直恨不得在臉上打上二維碼,讓他們來掃一下”。她的訂單開始雪片般飛來。
就這樣,穿漢服送中式糕點的卓桐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連澳大利亞Dior都想聯(lián)合她做活動。訂單量越來越大,關注度越來越高,但她卻再一次打算暫停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因為她想做的是更有意義的事情,只從糕點入手,來得太慢了。
于是“尋找悉尼漢服大使”活動,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