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文斌是上海的一名基層公務(wù)員,他有一個6歲的可愛女兒金子韞。2012年,女兒出生的那一刻,金文斌說自己心花怒放。“我有了一個女兒,我能夠為妻女做什么?”這是金文斌開始考慮的事情。
金文斌是上海的一名基層公務(wù)員,他有一個6歲的可愛女兒金子韞。2012年,女兒出生的那一刻,金文斌說自己心花怒放。“我有了一個女兒,我能夠為妻女做什么?”這是金文斌開始考慮的事情。喜歡古典詩詞,又喜歡手工制作,金文斌決定為一家三口做一套滿月服。因為衣服太好看,金文斌決定湊滿一年四季四套衣服。再后來,打算做12套湊夠一輪。不知不覺,他制作的服裝已經(jīng)掛滿了衣柜,6年時間,一共六十多套。
媽媽和女兒的親密來自于天然的血緣,而爸爸需要后天積累、互動,才能和女兒產(chǎn)生更多感情。在金文斌家里,手工制作的服裝成為了家庭的紐帶。討好小孩子當然可以通過買玩具的方式來達成,但用手工為她制作禮物,女兒會更加珍惜。每次全家穿著美美的手工服裝外出拍寫真總有人說,他們的衣服好美哦,我們也去淘寶買一套。金文斌會暗笑。淘寶是買不到的哦!這是專屬的衣服,專屬的感情。用心意讓女兒感受到家庭給予的幸福和快樂,是金文斌的終極目的。“也許有一天女兒會變得叛逆,不再愛穿漢服元素的衣服,我愿意為她改變,蘿莉服、暗黑系都可以。”金文斌說。
“就算女兒不肯再穿,老婆還是很愿意穿呢,我還是可以一直做下去,哈哈!”
作為一名公務(wù)員,早起晚歸加班是常態(tài)。辛苦一天回到家中,金文斌常常選擇熬夜制衣,用更加勞累的方式彌補辛苦工作耽誤陪伴女兒的缺憾。其中的動力來自于內(nèi)心受到的滋養(yǎng)。夜深人靜,縫紉機的“噠噠”聲令人享受,對妻女的情感從中獲得了表達的途徑。做一個健康的人、成熟的人,做一個稱職的父親和丈夫,這樣的評價要遠比社會上的認可來得重要。其中的滿足感也遠比買一套房,購一臺車來得強烈。
金文斌愛好古代文學(xué),李商隱和杜甫擺滿了書柜。服裝,是他對文字表述的另外一種方式。它可能是一首絕句,或是一首律詩,它的色彩搭配是對仗,它流動的材質(zhì)是平仄。“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shù)錢、睡覺,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那么,文化教育也需要帶有溫度,通過衣著和言行舉止來對孩子進行文化滲透。”
金文斌給自己做的每一套衣服寫了詩,也教女兒讀詩、背詩。楊玉環(huán)體態(tài)豐腴,衣著華美,孔雀和麒麟繡在絲綢上,和綠陰冉冉的春色相映生輝。正應(yīng)了杜甫一句繡羅衣裳照暮春。讓女兒穿上漢元素的長袍大袖,她或許能體會到一絲前朝的奢靡富貴吧。
女兒的小身體還在不斷長大, 過去的衣服再也穿不下了。但金文斌夫婦決定保留下所有,或許女兒長大以后會穿上媽媽的衣服,或許女兒的女兒又會再穿起這些小小的衣服。作為家庭文化的傳承,更是愛的傳承。
如今,我們會懂得,“喪偶式”育兒家庭(注:“喪偶式”育兒家庭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原生家庭缺陷對孩子會產(chǎn)生巨大影響。那么擁有滿滿的父愛母愛,孩子究竟有多健康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