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日下午,由建鄴區婦聯,南京民俗博物館,揚子晚報“揚子社區行”、“揚子小能人”,蒙正公益,江心洲街道洲島家園社區,金陵國學堂聯辦的大型戶外公益活動,在有南京九十九間半之稱的甘熙宅第內舉辦。活動現場進行了直播,上萬名讀者圍觀。
講述“ ”的由來及禮儀,演繹象征消災祛病的祓禊(fú xì)儀式,讓參與者玩“傳花雅集”的古典游戲……15日下午,由建鄴區婦聯,南京民俗博物館,揚子晚報“揚子社區行”、“揚子小能人”,蒙正公益,江心洲街道洲島家園社區,金陵國學堂聯辦的大型戶外公益活動,在有南京九十九間半之稱的甘熙宅第內舉辦?;顒蝇F場進行了直播,上萬名讀者圍觀。
景美如畫的津逮樓旁秀漢服
昨天下午,參與活動的40多名少年兒童陸續來到甘熙宅第津逮樓前,他們換上漢服后顯得很興奮,由于現場有綠樹、紅楓、假山、水池、亭臺等美景,家長們忙不迭的用相機、手機為孩子們拍照。揚子晚報現場活動的直播美女嚴文倩也是一襲漢服,在她跟同學們打過招呼后,活動正式開始。
活動由金陵國學堂的朱莉老師主持,她多次與“揚子社區行”合作聯辦各類公益活動,并在今年元月獲得由揚子晚報和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聯合頒發“年度正能量志愿者”稱號。
朱莉老師先介紹說,“上巳節”是中國漢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上巳節,也叫女兒節,起源于洛陽,在漢代定為節日,后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魏晉以后,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記載就是王羲之、謝安,孫綽等41位巨豪大儒、文人雅士,舉行禊禮,飲酒賦詩情景,傳誦千古。
講解時朱莉老師結合傳統節日與大家互動,同學們有問有答,有時甚至搶答,氣氛非?;钴S。
介紹完“上巳節”的由來及演變后,朱莉老師舉行了寓意消災祛病的祓禊儀式——用柳枝沾集百花之香氣的水,輕點參與者的額頭。孩子們有的緊閉雙眼,有的張開大嘴,有的忍不僅發出笑聲。
接下來的“傳花雅集”,將傳統的古典游戲演變成投壺、夾金幣、抽簽背古詩。
在津逮樓后的空地上,有一堆金光閃閃的“金幣”,參與游戲的同學和家長,用超長的“筷子”夾起一定數量的“金幣”后,即可領取一張積分卡,然后參加下一關的“投壺”游戲。
“投壺”時家長可與孩子家長配合,以便讓孩子在離壺最近的距離將箭投向壺中,有的人竟將箭投入孔隙更小的壺耳中,要求“加分”;最后一個環節是“抽簽背古詩”,參與者親自搖簽,簽上寫有小學必背古詩,搖到后必須背出,家長可以提示,但不允許用手機上網查。
由于游戲難度不大,幾乎所有的參與者都獲得三張積分卡,然后兌換一個香囊帶回家。
現場的游戲結束后,家長帶著孩子,在甘家大院也就是南京民俗博物館內游園、踏青。南京民俗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南京地區收藏、陳列民俗物品,研究民風民俗,弘揚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專門機構,大家觀賞館內的藏品、建筑、景觀,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展演,感到很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