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18日,2018年廣州社工年會暨廣州市首屆社工集體婚禮在東山賓館東山食府舉行。據悉,該活動由廣州市民政局指導,廣州市社會工作協會、廣州市白云恒福社會工作服務社主辦。現場,30對來自社工行業的新人喜結良緣,開啟了一場以傳統周禮為藍本的漢式婚禮。
新人身著漢服執手盟誓
11時45分,婚禮正式開始。“吉時已到,有請新夫、新婦入場!”司儀話音落下,30對身著漢服的新人逐一走上紅毯,登臺亮相,并在案幾前相對而坐。而和西式婚禮不同,傳統漢式婚禮的每個細節都有講究。據介紹,就以對席的位置為例,男西女東,表示陰陽交會有漸之義。新人還要先行“沃盥之禮”,即澆水洗手,以示鄭重。
記者留意到,新人面前的案幾上,用小碗分別擺放著臘肉、燉豬肉和魚肉,新人在“共勞之禮”中共食同一份肉,寓意從今往后,新人要同桌共食,同甘共苦。隨后,現場新人還在觀眾的注目下,行“合巹之禮”,交杯飲酒;并解纓結發,以示永結同心。
婚禮最后,由廣州市社會工作者協會常務副會長朱靜君宣讀證婚詞,新人們執手盟誓,象征婚禮禮成。
“這次婚禮的主角都是社工,希望他們從集體婚禮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今后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朱靜君介紹,目前廣州市持證社工數量達14000多人,從事一線社工服務的有3000多人。其中,35歲以下的年輕社工占比超過九成,并且女性占比較大,約為85%。她打趣道,“找對象是當前年輕人普遍面臨的難題,也希望社會上的青年才俊多多關注女社工。”
社工與社工結合:能看透彼此,很難有秘密
來自鼎和機構的孫曉卓和來自陽光機構的羅麗華,是參與此次社工集體婚禮的30對新人之一,兩人均畢業于廣東工業大學社會工作系。
“我是2013屆的,他是2010屆的,雖說是師兄師妹,但在校園里從來沒碰到過。”羅麗華告訴記者,直到她某年暑假到建設街家綜實習,這才認識了孫曉卓。就和每一段戀情開始前一樣,雖然實習期不長,但足夠讓羅麗華對孫曉卓印象深刻了,“一方面知道他是我師兄,有親近感,另一方面,和他聊天的時候就覺得,他很斯文。”羅麗華說。
大學畢業后,一次偶然的機會,羅麗華又和孫曉卓同時赴港學習。“如果說之前是相識,那這次就是相知了。”孫曉卓說。回來后,兩人的交集僅剩微信朋友圈,一天,孫曉卓發了一條關于想借專業書籍的朋友圈,剛好羅麗華有這本書可以借,于是兩人終于約出來見面了,借書、答謝、還書,藉此聊工作、聊理想,慢慢聊起了感情、開始約會,這段青蔥愛情就此萌芽。一年多后,兩人選擇步入婚姻殿堂。
有人曾經懷疑,社工和社工結合,會不會在家庭生活中也受到工作的影響?而在羅麗華和孫曉卓看來,社工最基本的價值原則就是接納、尊重、包容,在相處過程中會運用很多技巧,其實雙方磨合和共同成長的過程會更加順暢。
“如果一定有什么不好的話,就是社工對人的研究太深了,一旦對方有什么情況,我都能察覺到。兩個人之間就沒有什么秘密了。”孫曉卓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