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知識”里的一些常見訛傳
【一】、“形制”這個詞,并沒有“禮儀規范” 層面的意思。下面是百度百科的說法,和辭海基本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íng zhì]
形制
詞目:形制
拼音:xíng zhì
詞義:
1.謂以有利的地理形勢來制馭天下。
2.形狀;款式。
3.指文學作品的形式、體裁。指構圖。
——————————————————————————————————————
【二】、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并不是《左傳》上面的,而是唐代孔穎達為《左傳》做的疏《春秋左傳正義》上面的,而且原文順序不是這樣。原文如圖。
正義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
【三】、 “禮尚往來”和“舉案齊眉”都不是子曰的。
“禮尚往來”出自《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舉案齊眉”出自 《后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四】、下面這首詩并不是《詩經》上的,而是網友拼接的。
維天有漢,天漢有光。漢之廣矣,玉帛煌煌。
旦復旦兮,熠熠其芒。天有峻德,益發其祥。
瞻昂昊蒼,永矢弗忘。維天有漢,有裳有衣。
曷以維之?煙霞云霓。何彼襛矣,于歸之姬。
鐘鼓思樂,望賢思齊。薄言我衣,襟帶天地。
【五】、“維天有漢”來自詩經,但它并不是《玄鳥》那樣歌頌民族祖先的作品。相反,它是一首發牢騷的詩歌——孔子說“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維天有漢”的出處《大東》,就是典型的“可以怨”,大家一起對周王朝的剝削壓榨發牢騷,就差集體-1s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或以其酒,不以其漿。鞙鞙佩璲,不以其長。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白話譯文
東方國民也許以為是美酒,西部貴族并不以為是甜漿。送給東方國民是玲瓏玉佩,西部貴族并不以為是珍藏。仰望那高天上燦爛的銀河,如同明鏡似的熠熠閃毫光。只見那三足鼎立的織女星,整日整夜七次移位運轉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漢之廣矣”并不是說天漢銀河,而是說漢江。原文是《詩經》的《漢廣》,是首愛情詩。砍柴人愛慕女子,想去見她,卻被漢水、長江所阻隔。
【七】、唐制的坦領,很多其實比現代漢服要底得多,放在奧斯卡獎現場都能跟影后們拼低胸
【八】、網絡傳的冉閔殺胡令“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冉閔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連文言文都不是,而是古裝劇語氣的現代白話文。
【九】、 崖山跳海, 并不是大臣帶了皇帝跳,后面十萬人跟著排隊撲通撲通下去。戰死者有戰死者的光榮,說人家是集體自殺,人家不一定樂意。
【十】、 蕭何沒有說過漢中王就是銀河王之類的話。
【十一】、古人過 ,并不會像過中秋節那樣,舉行正兒八經的祭祀活動,也不存在什么三獻燒祭文的程序——這個放在古代屬于“淫祀”。(這里的“淫”不是淫蕩的意思,而是過多的意思)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
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顆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里繡帶飄飖,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老版《紅樓夢》的“芒種節送花神”場面,掛到花枝上對著拜一拜而已
【十二】、端午節源自先民祭祀龍,這是聞一多的文章,但是并沒有得到學界主流的完全認可。而且祭祀龍的上古民俗也已經演變成賽龍舟了。到了端午節突然單獨舉行祭祀儀式祭祀龍,龍也會一臉蒙圈。
相關文章鏈接:
【小知識】: 如何判斷明制交領襖衫的形制對錯與版型好壞
【小知識】: 中國傳統文化——冠禮
【小知識】: 當代漢服常見款式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