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9日下午,南岸區文明辦在南濱路再現了一場漢代的拜月儀式,身著漢服的表演人員,向觀眾們再現了這一從周朝起就在我國誕生的古老儀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中秋節除了闔家團圓,共品月餅之外,你知道在古代,人們還會怎么度過這一天嗎?29日下午,南岸區文明辦在南濱路再現了一場漢代的拜月儀式,身著漢服的表演人員,向觀眾們再現了這一從周朝起就在我國誕生的古老儀式。
鋪著明黃色絲綢的拜月桌前,身著漢服的表演人員分次而立,主贊禮先取盛器將手洗凈行“凈手”之禮。
在“上香”之禮中,執事遞上三支香、主祭在蠟燭上點燃,向月神鞠躬,再將香插于香爐中,如此三次。
隨后,執事斟滿酒爵,遞給主祭,主祭將酒灑在席前的地上,再將酒爵放到祭桌上,如此三次,行“獻爵”之禮。
接下來,就是“讀祝”之禮,執事遞上了贊美月亮的祝文,主祭向月亮展開誦讀,優美的文字,表達著人們對月亮的崇拜和喜愛。
讀完祝文之后,主祭將祝文放到席前小盆中焚燒,行“焚祝”儀式。
南岸區文明辦工作人員說,早在古代,我國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這里的“夕月”就是指的祭拜月神。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人們在家中設置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