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了不起的匠人》的熱播,一位又一位藝術大師走進了我們的視野。在轟隆的工業(yè)文明中,這些傳統(tǒng)手工藝的堅守者以超出尋常的耐心與恒心在詮釋著匠心精神,在我們視野未達的角落,散發(fā)出藝術遺珠的耀眼光芒。
隨著長安馬自達冠名的《了不起的匠人》的熱播,一位又一位藝術大師走進了我們的視野。在轟隆的工業(yè)文明中,這些傳統(tǒng)手工藝的堅守者以超出尋常的耐心與恒心在詮釋著匠心精神,在我們視野未達的角落,散發(fā)出藝術遺珠的耀眼光芒。在最近一期紀錄片中,漢服大師鐘毅以唯美的漢服,向我們展示了他對中國傳統(tǒng)服飾美學的獨特理解。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漢服,始于黃帝,備于堯舜。漢服承載著漢族獨特的染、織、繡等工藝和美學,放之今天仍然精妙絕倫。除了在影視劇中,現(xiàn)在的人們已經很難看到漢服了。早在大學時期,鐘毅便立志復興漢服文化。他每天都身體力行穿著漢服上下課,成為大學校園里一道標新立異的風景,盡管時常受到同學的注目,但并未阻擋他讓漢服回歸現(xiàn)代生活的理想。
漢服始于黃帝,定型于周朝,并通過漢朝依據(jù)四書五經,逐步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漢服還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鑒漢服特征。由此看來,漢服是典型的東方審美的產物。
鐘毅制作漢服的工作室“明華堂”被網友稱為“棉花糖”。沒有過多的宣傳,靠的是漢服愛好者圈子里的口口相傳。“明華堂”在常起爭議的漢服圈內是公認最為嚴謹?shù)摹_@種嚴謹建立在鐘毅豐厚的漢服研究之上。靠著靈感和豐富的歷史資料,鐘毅開啟了漫長的摸索期,曾經對漢服籠統(tǒng)的概念,反復研究之后開始變得清晰,這也堅定了他要復原明代傳統(tǒng)服飾的決心。
在鐘毅看來,漢服文化之所以小眾,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制作工藝的繁瑣。第一步:手繪紋飾。在博物館、文史資料的基礎上設計紋飾;第二步:電腦繪圖。借助現(xiàn)代計算機科技,用電腦畫出圖案,用于后續(xù)面料生產編程;第三步:剪裁,傳統(tǒng)服飾以自然平面大片裁剪為特征,與西方特色的立體裁剪理念截然不同,平面裁剪,講究寬衣博帶之美,這也是漢服的精髓之一。然后是縫制、熨燙工序。
到此,一件華美的漢服方才完成。
對很多人而言,漢服或許是一個含義不明的過去時態(tài),但在另一部分人心中
它是承載著復雜意味的符號,鐘毅說。過去九年,他僅僅是開了一個頭,但他相信,自己已在正確的路上。
與漢服文化相同,馬自達也是東方美學的集大成者之一。“魂動紅”工藝便源自東方民族對紅色的共同喜愛。與漢服的復雜制作工藝一樣,“魂動紅”色要經過三層匠涂工藝。第一層是紅顏料與光澤材料鋁粉混合的反射層(金屬色),第二層是使用的紅顏料彩度高于通常的透光層(半透明純色),第三層是透明層。
從一般的三層構造的涂裝來說,第一層與第二層的順序是相反的,而馬自達的工程師大膽地將其進行了互換,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凸顯高光部分與陰影部分的色彩變化。在高光部分,遇到反射層的鋁粉折回的光線會令透光層的高彩度紅色愈發(fā)鮮艷。在陰影部分,透光層與反射層的紅色則相互重疊,表現(xiàn)出深邃的紅。
借助這種涂裝構造,隨著光線的強弱和角度的變化,魂動紅色會像鮮活的生物一般,呈現(xiàn)出光鮮、豐富的表情,堪稱馬自達匠心獨運的杰作。多層顏料的精心配比,讓“魂動紅”看起來別具一格,突出了“魂動”設計靈動飄逸的立體造型,擁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光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