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無論是戶外游園,還是室內雅集,衣袂飄飄的漢服不再是人們眼中的“奇裝異服”,而是傳統節日里一道亮麗的風景。
服裝設計師盧禹君告訴記者,目前中國很多服裝設計師在設計服裝時,都會或多或少的運用中國元素,一些大牌設計師由于對中國元素的出色運用,還躋身世界知名的奢侈品服裝品牌,如臺灣的“夏姿陳”。
省文聯主席、學者傅道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服飾并不僅僅具有遮體避寒的實用價值,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標志和象征,同一個國家的禮樂文明、典章制度息息相關。雖然中國的傳統服裝像文明一樣變動發展,但其整體風格并沒有改變,比如含蓄內斂、注重整體、飄逸穩重、浪漫雅致等等。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漢服體系,曾經影響了很多亞洲國家的民族服飾,如日本、韓國、越南等。因此,我們應該提倡更多的設計師和專家設計出寬大舒適、自然得體的漢服。這不是復古,而是在堅持中華文化本位立場的基礎上,融合現代時尚元素,打造符合現代人審美的傳統服裝。
董鴻揚強調說,文化發展雖然在一方面呈現全球化的趨勢,但是另一方面,人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會越來越強烈,“尋根熱”將成為一個普遍的文化現象。目前在中國興起的“國學熱”、“讀經熱”乃至“漢服運動”,可以說是這種現象的開端。從長遠的發展看,我們應該有意識地發掘中國文化、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同時吸納國外文化的積極因素,創造具有我們時代特點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