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20、21日,資陽市雁江區與成都市龍泉驛區聯手,探訪古代”成渝高速“——古驛道。來自成都、資陽兩地的56位名家從雁江區南津古鎮,沿著古驛道一直走到龍泉驛區的洛帶古鎮,在山林中踏尋古跡,追憶古事,先人生活場景也在臨江鎮的古驛道旁再現。
6月20、21日,資陽市雁江區與成都市龍泉驛區聯手,探訪古代”成渝高速“——古驛道。來自成都、資陽兩地的56位名家從雁江區南津古鎮,沿著古驛道一直走到龍泉驛區的洛帶古鎮,在山林中踏尋古跡,追憶古事,先人生活場景也在臨江鎮的古驛道旁再現。
?
據文獻記載,成渝古驛道被稱為東大路,全長千余里,是古時四川盆地最重要的一條官道,從錦官驛直達朝天門。清朝初年,全四川有驛站200余處,大者為“驛”,小者稱“鋪”。重慶是山城,兩江環繞,三面臨水,舊時上省城有水陸兩道。陸路上成都,要經過“五驛”(白市驛、來鳳驛、雙鳳驛、南津驛、龍泉驛),相當于現在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集吃飯、住宿、喂馬、交換官文等功能于一體;“兩關(浮圖關、老關);一崗(走馬崗);一坳(丁家坳);五鎮(馬嘶鎮,石橋鎮、安富鎮、銀山鎮、椑木鎮);三街子(走馬老街、來鳳老街、白市驛半邊街);九鋪(石橋鋪、郵亭鋪、石盤鋪、赤水鋪、南山鋪、山泉鋪、大面鋪、沙河鋪等);“七十二團”,以十五里為一團,即古道沿線設有72個團防(保安隊)維護治安,保障出入安全。每天行程以90里計,全程1080里,須走12天。
? 因年代久遠,古道悠然靜臥于密林之中,但古驛道的韻味,仍可覓蹤跡。斑駁精致的石子路、快馬加鞭送官文的驛使、挑糧食的商賈、水觀音寺旁的茶鋪、捏糖人的漢服美女……6月20日,在雁江區委宣傳部等部門的設計下,古時驛道馬幫八百里加急文書傳遞、挑夫往來不息的歷史畫面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