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石城縣大畬村的花朝園內數十人身著漢服,賞花飲酒、撫琴對詩,甚是文雅。據悉,石城縣漢服文化引發“漣漪效應”,該縣旗袍社、圍棋社、瑜伽社等群眾團體相繼成立,違法犯罪事件下降,社會風氣好轉。
近日,石城縣大畬村的花朝園內數十人身著漢服,賞花飲酒、撫琴對詩,甚是文雅。據悉,石城縣漢服文化引發“漣漪效應”,該縣旗袍社、圍棋社、瑜伽社等群眾團體相繼成立,違法犯罪事件下降,社會風氣好轉。
大畬村花朝園內的數十人是石城縣“漢服同袍”QQ群的成員,他們定期開展漢服雅集。記者了解到,漢服同袍成員大多在20歲到25歲。漢服愛好者告訴記者,漢服文化博大精深,漢服不僅美,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石城漢服同袍群有89名漢服愛好者,每月雅集一次。
“我穿的漢服是自己做的。”溫熙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在父母的支持下,在大畬村景區開了一家工作室,制作的漢服、荷包深受游客喜愛。
記者了解到,石城縣漢服文化引發的“漣漪效應”讓人欣喜。據統計,石城目前有漢服同袍、禮儀協會、義工聯、志愿者隊、旗袍社、柔力球隊等自發團體30多個,吸納群眾3萬余人,成為營造和引領該縣文明新風的中堅力量。
“自從婆婆參加旗袍社后,常穿旗袍參加聚會,人更漂亮了,心情好了。”石城縣琴江鎮八大陽光小區居民陳蓮秀說。
石城縣豐山初中教師齊鴻一家三口加入義工聯合會,每個周末都參加義務活動。他告訴記者,義工活動不僅可享受親子時光,更能從小培養孩子助人為樂、不怕吃苦的品格。
“眾多文體團體成立后,很多群眾找到了自己喜歡干的事。當地違法犯罪下降,社會風氣好轉了許多。”石城縣公安局民警周馳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