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6月7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寨里河鎮龍尾村44名農民身著漢服,正在舉行迎龍祈雨儀式。
2017年6月7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寨里河鎮龍尾村44名農民身著漢服,正在舉行迎龍祈雨儀式。
當日,是農歷的五月十三,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寨里河鎮龍尾村,村民們準備了各式貢品,舉行了“迎龍祭天”祈雨儀式,祈求“風調雨順,糧食滿倉”。
在當地,傳說農歷五月十三是“雨節”,傳說龍尾村也是“青龍”(即傳說中的‘禿尾巴老李’)回家的日子,這一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買魚割肉,隆重的迎接“禿尾巴老李”回家。
?
如今,歷經時代演變,這項活動已經成為當地一項重要的傳統民俗活動。?
在迎龍祈雨典禮儀式上,村民們以明代雩(音:yú,古代為求雨而舉行的一種祭祀。)祭禮儀為標準,現場44位龍尾村村民身著漢服,再現“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風采。
?
雩祭儀式共10項,依次為:迎神、奠帛、進俎、初獻、亞獻、終獻、徹饌、送神、望燎、祭畢。村民們虔誠的依照祭禮標準,舉行了迎龍祈雨典禮儀式。
?
民間常言說,“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說的就是“禿尾巴老李”的民間傳說。這個民間傳說故事在山東廣為流傳,與現在流傳故事相似的文字記載,見于清朝袁枚的《子不語》。
?
《子不語》記載:“山東文登縣畢氏婦,三月間浣衣池上,見樹上有李,大如雞卵。心異之,以為暮春時不應有李,采而食焉,甘美異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
?
十四月產一小龍,長二尺許,墜地即飛去。到清晨必來飲其母之乳。父惡而持刀逐之,斷其尾,小龍從此不來……”這是禿尾巴老李故事起源的一個版本,還有許多其它的演繹與版本。
?
2008年,山東省即墨市、莒縣、文登市、諸城市申報的禿尾巴老李的傳說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