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并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并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5月30日,由烏海市群眾藝術館主辦,烏海市漢服協會承辦的端午節漢服紀念屈原群眾性傳統文化展演活動,在運動公園舉行。
活動現場通過贊官念祭祀開場文、主祭凈手、上香、初獻、亞獻、終獻、參祭者集體跪拜、禮畢、讀祭文、參祭者集體跪拜等儀式,展示對古人緬懷場景。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中國素有“衣冠上國,禮儀之邦”之美稱,《左傳·定公十年》有云:“中國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故稱“華夏”,自皇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傳承四千多年,但基本特點始終是交領右衽、上衣下裳、長袖寬衣、衣帶系結。
烏海市群眾藝術館張凱告訴記者,此次活動共有40多名演員準備了3個多月的時間,不僅是把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和端午節的文化傳統,融入到現代化生活,更是體現以民族文化的復興和民族精神的崛起,推動社會的發展,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他說:“今年我們還將以戲曲進校園,非遺項目中的武術進行校園,更好的弘揚傳統文化,讓民族精神從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淀中重鑄。”
市民蘇銀霞說,在孩子成長中沒有見過中華民族漢服禮儀,今天讓孩子感受一下穿漢服行大禮祭祀先人,讓孩子對中華文化有新的認識和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