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30日上午,市博物館聯合麗水電視臺文化休閑頻道推出端午節體驗活動,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5月30日上午,市博物館聯合麗水電視臺文化休閑頻道推出端午節體驗活動,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當天,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們穿著漢服來到博物館,聽端午故事、繡香囊、點雄黃,同時參觀了臨展廳展出的“福建外銷瓷展”。
麗水的端午節有吃卷餅的習俗。市博物館為來到這里的小朋友們解釋了這一傳統。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吃卷餅則是為了紀念明代的抗倭名將戚繼光。戚繼光在浙江沿海地區抗擊倭寇,當時招募的士兵大多是處州兵和義烏兵,在行軍打戰中伙食總是不那么方便,所以就有了卷餅,用大餅里面卷上各色菜肴,不僅將美味都融合到了一張餅中,還可以邊走邊吃,大大節約了行軍時間,這可以說是戚繼光抗倭成功的一大秘訣,也正因如此卷餅就流傳至今……
講完麗水端午吃卷餅的由來,小朋友們在志愿者姐姐的幫助下拿起針線開始繡香囊了。他們在布上繪制了自己喜歡的花紋圖案,在圖案上用絲線繡上自己喜歡的顏色。講解員還解釋,端午節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更有襟頭點綴之風。
碾藥是制香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活動中小朋友們還體驗了“古法制香”,藥材一經碾磨,香味就飄了出來,整個展廳里面都飄著藥材濃郁芬芳的味道。將香料填入縫銹好的香囊,就算大功告成了。
“點雄黃”也是端午節傳統習俗,古人會蘸取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寫一個“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寓意平安。活動中,市博物館負責人拿起毛筆在孩子們的額頭上寫了一個“王”字。很快,每個孩子頭上都畫上了金燦燦的端午節“護身符”。
舉辦此次活動,市博物館希望通過有趣的動手過程,讓孩子更好地領會傳統節日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