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來集賢食堂就餐,經常能看到一位穿著漢服的同學在清理餐桌,有種穿越的感覺。”浙江農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二學生繆楚冰說。
“來集賢食堂就餐,經常能看到一位穿著漢服的同學在清理餐桌,有種穿越的感覺。”浙江農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二學生繆楚冰說。
在浙江農林大學的集賢食堂二樓,有這樣一位女生在時尚靚麗的學生群體中十分顯眼。她身著漢服,裙裾飛揚,左手捧盆,右手握布,正在清理同學們餐余留下的桌面垃圾。她是浙農林大茶學專業大二的學生徐敏秋。
漢服對徐敏秋而言就是平日里的便服,是她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除極端天氣的日子外,徐敏秋堅持每天穿漢服。就連在食堂參加勤工儉學工作時,也會堅持穿漢服。
為啥要堅持穿漢服?
大學剛入學,徐敏秋就在學校食堂尋求了一份勤工儉學兼職,自己動手掙生活費。“我在食堂工作這么久,從來沒見過有學生像她這樣天天穿古裝的。”浙農林大集賢食堂工作人員陳林寶說,“徐敏秋在這邊勤工儉學一年多了,一直很認真細心。別看她穿著這種衣服,工作的時候可利索了。”
徐敏秋上課也堅持穿漢服。就讀茶學的她除了到教室上課,還經常出入實驗室。“只要當天的實驗允許穿便裝,她就會穿漢服。”徐敏秋的老師李莎如是說。徐敏秋成績優異,獲得專業獎學金。
但亮眼的“漢服”打扮還是引起不少人指指點點。面對非議,徐敏秋一直用行動在宣誓。“很多胡亂改造的古裝沖擊著漢服文化。”徐敏秋指著自己身上所穿的明制箭袖交領短襖說,“我堅持穿有歷史依據的漢服或是合理改造的新漢服,堅持傳播真正的中國漢服文化。”
溫良恭儉讓。徐敏秋每日穿著漢服一是因為對漢服有著特別的情愫,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外在的呈現,讓對漢服一知半解甚至誤解的大眾,真正了解到漢服之美以及漢服文化的溫柔,真正感悟到漢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實,在浙農林大,有一批和徐敏秋有著同樣愛好的同學,他們將漢服帶進校園帶進生活,穿著漢服,組建社團,舉辦“ ”等傳統文化活動,用溫婉如水的方式,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中瑰麗的漢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