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身在繁華時髦的澳大利亞悉尼街頭,眼前忽然出現一個身穿漢服的中國妹子,會不會有一種穿越時空之感?
如果你身在繁華時髦的澳大利亞悉尼街頭,眼前忽然出現一個身穿漢服的中國妹子,會不會有一種穿越時空之感?這個叫卓桐舟的妹子來自瀘州,目前獨自在悉尼創業。為了生活,她在讀書期間賣過中式糕點,穿著漢服送外賣,還兼職拍戲;為了創業,她發起了“尋找悉尼漢服大使”活動,在悉尼華人圈里引起轟動……
她在瀘州教育世家長大 18歲獨闖澳洲
昨(1)日,年僅23歲的卓桐舟回瀘探親,瀘州新聞網記者和她面對面聊了許久。這些年,她在西方孜孜不倦地傳播東方文化,從最開始對漢服穿著禮儀的“錙銖必較”,到現在的“接地氣”。她說,希望能以一己之力,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些許美好傳承下去。
卓桐舟出生于瀘州一個教育世家,爺爺輩有三位都是教師。父親卓勛、媽媽周波均是愛心人士,家里還曾獲得“瀘州最美家庭”稱號。在溫馨和睦的氛圍中長大,卓桐舟是幸運的。5歲起,她開始學習中國傳統書法、繪畫等,后來又陸續學習了表演、主持、聲樂等才藝,在詩詞歌賦和琴棋書畫的浸潤中長大。高中她就讀天立學校,是學校的活躍人物,還曾擔任英語俱樂部主席。從幼年開始的各種學習也有了回報,小小年紀就獲得了諸多獎狀證書,大學自然也不會走尋常路。卓桐舟在四川大學讀了一年預科后,考上了澳洲的維多利亞大學。這下,她要一個人去墨爾本闖蕩。
辭別父母,告別故鄉,18歲的卓桐舟開始了離鄉背井的生活。盡管英語稱得上嫻熟,但在異鄉的生活仍然需要從零開始。
卓桐舟說,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強,很能適應國外的環境。讀書期間,精力充沛的她不僅在功課上激流勇進,還萌發了參加拍攝情景劇《吊絲留學記》的念頭。
參演《吊絲留學記》 被網友封為“宅男女神”
記者了解到,《吊絲留學記》是全球首部海外華人情景喜劇,以中國留學生海外生活為素材藍本,將留學生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幽默輕松的方式呈現。卓桐舟看到劇組海選的消息后立刻毛遂自薦。
在學校時,卓桐舟就特別喜歡表演,曾組織大家演過不少英語劇。因為有一些經驗,她順利進入劇組,扮演Jerry。該劇拍完后,在優酷網上首播,很快贏得大批粉絲。因為外形可愛、古靈精怪,卓桐舟也被網友封為“宅男女神”。
回憶起拍戲的艱辛,卓桐舟這么總結:那時太能拼了。為了完成劇組的拍攝,她一般早上3點過就要起床,獨自開車去劇組。完成拍攝后還要讀書和打工,每天只能在晚上12點以后入睡,天不見亮又起床,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半年。而且拍第一季時并沒有報酬。
因為年輕和熱愛表演,卓桐舟覺得是難得的一種歷練。《吊絲留學記》隨后開拍第二季,卓桐舟依舊是主演。兩季拍完,已經是2014年年底。恰好,此時她考上了悉尼大學研究生,而澳大利亞電影制片公司又正在主辦大型電影造星活動“一線星計劃”,卓桐舟果斷報名參加,將奮斗的主場挪到了悉尼。
“一線星計劃”是個系統的“造星”活動,報名參加者先要參加各種專業培訓,每天都有北京電影制片廠和紐約電影學院悉尼分院的老師來上課,然后就是比賽和層層選拔,整個活動從2015年8月開始,到當年年底才結束。卓桐舟依舊是在讀書和培訓之間反復奔忙,疲累不堪卻又滿懷希望。最終,經過比賽,她獲得了季軍。之后,卓桐舟從澳洲排名第二的悉尼大學畢業了,就業問題也擺在了眼前。
因為參加“一線星計劃”,得以初窺演藝圈的面貌,卓桐舟覺得這個圈子并不適合自己,果斷放棄了已有成績,決定另辟蹊徑。
對于她的就業問題,家人也很擔心。媽媽周波告訴記者,女兒學的是酒店管理,讀書期間在澳洲酒店多次實習,應該說畢業后在高級酒店工作,前景甚好,可女兒最終選擇了自主創業。為此,爺爺曾專門寄語她:為你感到驕傲自豪,但也為你擔心牽掛。
穿漢服送自制糕點外賣 她說,恨不得在臉上打二維碼
卓桐舟的初次創業,是從“高大上”的演藝圈轉向手工糕點這個接地氣的項目。從小愛吃美食的卓桐舟說,自己就是個超級吃貨,既是為了自己的胃,也是為了創業,她選擇了做改良的中式糕點在微信圈售賣。
手工玫瑰山藥糕、冰皮月餅、青玉綠豆糕……她向記者描繪怎么做玫瑰山藥糕,說山藥蒸熟后起碼要過濾兩次,這樣做出來才能確保口感細膩。當時,她身兼采購、廚師和外賣伙計。而她送外賣的方式也很獨特,穿著漢服,拎著古色古香的點心盒子為客戶送去。盒子上的花紋是她手繪的,學的國畫在此時派上了用場。
卓桐舟說,自己很幸運,第一個客戶點了200多澳元的東西,約合2000元人民幣,客戶吃后覺得好,又發圈幫她主動推薦,很快就打開了銷路。于是,卓桐舟時常開車趕到客戶家附近,然后下車,理理漢服裙擺,婀娜多姿地步行到客戶家。這樣的情景在悉尼街頭顯然不常見,于是圍觀者們將她拍下來發到朋友圈。卓桐舟說,其實自己也很激動,“簡直恨不得在臉上打上二維碼,讓他們來掃一下”。到了去年7月,她的訂單開始雪片般飛來。這時,略有積蓄的卓桐舟,又開始“折騰”了……
成功舉辦“尋找悉尼漢服大使”活動 她想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美麗和精致
去年7月底到10月底,卓桐舟和一群90后海外華人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舉辦大型活動“尋找悉尼漢服大使”。904人報名參加網上海選,200人進入初賽,30人進入復賽。經過每周兩天的訓練,最終勝出12名優秀選手,登上悉尼市政廳舉辦了大型總決賽晚會,有1200名觀眾觀看。
卓桐舟說,她和漢服結緣,源于2015年,隨著對漢服的深入了解,慢慢愛上了它的精美和獨特。當她穿著漢服走在悉尼的大街上時,很多路人來找她合影,卻稱贊“Japanese kimono is so beautiful!”(日本 真漂亮),其中甚至有不少是中國人。這讓卓桐舟萌發了一個念頭,得做點什么,讓別人知道除了旗袍、唐裝和中山裝,還有漢服可以代表中國人。于是,就有了這場耗盡她和同伴們心血的大型活動。
但是,她們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做一場晚會開支巨大,僅僅是場地、燈光、舞美、音響四項就快把人壓垮,還因為夸下了“全程無尿點,不好看就退錢”的海口,不贈票,只賣票。最可怕的時候,卓桐舟的銀行賬上只剩下4澳元。
最終,晚會圓滿落幕。卓桐舟和幾個主創在上臺謝幕時淚流滿面。晚會結束的當晚,就有好幾家組織找到她們,想要她們承辦其他晚會,還有人希望她們登上明年的悉尼春晚。
卓桐舟說,正是因為年輕才無所畏懼,才敢破釜沉舟一往無前。“誰說9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身邊有很多人,優秀得讓人驚訝。誰說留學生嬌生慣養?我身邊有很多人,肩能挑手能扛、吃得了苦拼得了命。誰說漢服和傳統文化老舊過時?我們就敢把它們做成一次創意十足的傳承。”卓桐舟說,越深入了解漢服,就越欣賞它的雅致和美麗。老祖宗留下了延續千年的優雅與智慧,我們怎能不好好珍惜。
目前,卓桐舟又在籌備“聽月小筑”悉尼實體店的開業,這里是體驗欣賞中國優美傳統文化的場所。當初,為了“捍衛”漢服,她可謂“錙銖必較”,看到穿漢服禮儀不對,也會一點一點指出來。如今,歷經諸事后,她說,只希望能將這種美麗和精致傳承下去,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好。而“聽月小筑”,將是面向悉尼乃至澳洲的一扇窗口。東風西漸,讓老外也能體驗和欣賞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雅致與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