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誕辰。昨日,三水蘆苞鎮胥江祖廟,50位幼兒園學子穿漢服、拜文昌、點朱砂,祈求文昌高照、金榜題名。
“希望讓孩子知道,讀書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為了陪女兒麥芷穎參加文昌誕活動,楊女士特意向公司請假一日。今年6歲的芷穎在蘆苞鎮瑞芳幼兒園上大班,楊女士希望通過活動,讓女兒對讀書有所向往。而文昌行宮大門的一副對聯——“春秋文脈無窮,天地道光永燦”,尤能道盡家長的心聲。
蘆苞胥江祖廟始建于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經歷元、明、清和中華民國,距今有700多年的歷史,為三水最古老的寺廟建筑。祖廟由北座普陀行宮(觀音廟)、中座武當行宮(北帝廟)以及清嘉慶年間加筑的南座文昌宮組成并列。其中,文昌行宮所供奉的文昌帝君,被認為是主管功名利祿之神,系星宿中主文運者。凡天下州府,莫不立文昌廟,士人、學子莫不奉祀文昌帝君。
民間每當子女上學開筆時,就到文昌廟拜祭,以祈求讀書聰明。蘆苞一地,歷來崇文重教。在當地文化保育工作者的推動下,許多一度中斷的民俗文化活動正逐漸重現活力。胥江祖廟文昌誕活動便是其中之一,近年來首次舉辦。
今年,“文昌高照·金榜題名”文昌誕活動在多方積極推動下順利開展,為胥江祖廟主辦、佛山日報社·今日三水承辦。胥江祖廟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對文昌誕民俗活動的重新挖掘,延續崇文尚學的傳統文化,同時營造尊師重道的良好社會氛圍。舉辦文昌誕活動也是推動武當山道教文化與地方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是“南武當”文化歷經多年盤活保育以來的一次噴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