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頭痛欲裂”、“難受得想死”、“要死,想死,死掉就可以解脫”……11月14日以來,山東“漢服男孩”孫鵬飛在微博上敲下這些痛苦的文字,稱自己開始出現頭痛、暴躁、思維混亂的情況。因顱腦松果體出現腫瘤,導致顱內高壓,11月26日,他不得不再次被推上手...
“頭痛欲裂”、“難受得想死”、“要死,想死,死掉就可以解脫”……11月14日以來,山東“漢服男孩”孫鵬飛在微博上敲下這些痛苦的文字,稱自己開始出現頭痛、暴躁、思維混亂的情況。因顱腦松果體出現腫瘤,導致顱內高壓,11月26日,他不得不再次被推上手術臺進行手術。
“連續的嘔吐已經讓我吃不下去、喝不下去東西了,只能先打著各類藥物進行維持。”目前,孫鵬飛已出院療養,但是頭暈、復視、嘔吐頻發,情況依舊非常不樂觀。
孫鵬飛是山東建筑大學2011級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山東日照人,2014年6月,被診斷患有頸椎管內腫瘤,后立即進行手術,但腫瘤并未完全切除,有部分留在了脊髓內,導致他半身癱瘓,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然而,禍不單行,2015年10月,為照顧患重病的兒子,日夜操勞的母親,在廚房做飯時突發腦溢血,生命垂危,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孫鵬飛幾近崩潰,比得知自己生病時痛苦千萬倍。
“一聽到要做手術,心里特別崩潰”
“剛開始時,左腿開始打飄,用不上力氣,后來有一天,躺在家里床上,胸和背無緣無故疼得要命,根本睡不著覺。”2014年初,孫鵬飛發現自己的身體開始有異樣,也為此看過中醫,但癥狀沒有得到緩解。
直到2014年6月的某一天,他發現自己大小便出現困難,開始意識到情況可能有些嚴重,便前往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檢查發現我的脊髓內里有腫塊壓迫到神經,之前的種種不適也都是神經遭到壓迫而導致的。”
醫生建議他立即動手術,“一聽到要做手術,心里特別崩潰。”在孫鵬飛的印象中,只有特別嚴重的病才會動手術,但是醫生對他說:“你這個年齡就算有腫瘤也是良性的,但是必須得做手術切除。”醫生的話,讓孫鵬飛懸著的心暫時落下來了。
懷著忐忑的心情,孫鵬飛將需要手術的事情告訴了親友。“當時宿舍里有個同學抽煙,我們一度把鵬飛得病的原因歸咎在他身上,差點把他揍了。”孫鵬飛大學舍友齊振杰說,從來沒想到這種大病會離自己那么近。
“手術那天,宿舍幾個同學親眼目送他上了手術臺,大家都哭了,但是他卻特別樂觀,還用開玩笑的語氣對我們說‘要手術,很害怕’。”齊振杰說。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但由于腫瘤長在神經比較密集的地方,有一小部分不好切的腫瘤依舊留在體內。而腫瘤樣本經化驗結果顯示,孫鵬飛被確診為“頸椎管內腫瘤”。剛開始時,他的哥哥和舍友沒敢把病情告訴他和他的母親,擔心他們承受不了。
孫鵬飛還是隱隱感覺到了病情的不樂觀,當聽到“頸椎管內腫瘤”這六個看上去都認識但組合在一起又異常陌生的字眼時,孫鵬飛傻眼了,但是傷心、沮喪過后,他開始積極配合治療。
鐘情琴棋書畫 “漢服男孩”用漫畫繪制病榻日常
與大多數大學男生不同的是,孫鵬飛不喜歡網游,卻喜歡沉醉于琴棋書畫的恬靜與安然之中。多才多藝的他,吹得一手好笛子,彈得一手好古琴,畫一手好畫,還下得一手好圍棋,是一個超凡脫俗的文藝青年,也曾是校園里不少女孩傾慕的“男神”。
“我沒有學過專業畫畫,小時候看到哥哥畫,我就在一邊看,跟著瞎畫,風格自成一系。”孫鵬飛笑著說,受哥哥影響,他漸漸地喜歡上畫畫。后來,他就照著漫畫書畫,“小時候畫過《圣斗士星矢》。”
大二那年,孫鵬飛接觸到明代書籍及博物館的明代物品,開始獨創用明代服飾、場景,畫自己的日常生活,并將主人翁取名為“大芽芽”。關于這個看上去特別Q的名字,孫鵬飛解釋說:“因為我之前養過一只特別可愛的小狗,叫芽芽,后來它不在了,我很想念他,所以微博名就叫大芽芽了。”
“大芽芽”的漫畫日記上傳到微博后,還曾火過一陣,很多媒體都想方設法聯系采訪他,甚至還有出版社找他出漫畫書,但是他委婉地回絕了出書的事情,“當時覺得自己水平有限,還是得多讀些書,提高一下畫技。”現在,他將在書中、文物中、圖像中看到明代物質文化表現在自己的畫中,畫作內涵也更為深刻。
“針管筆勾線,彩鉛上色,明代服飾、家具、器具、建筑、山水畫、花鳥畫、小品畫等我都喜歡畫。”說起繪畫,孫鵬飛滔滔不絕。
也許,大二時光對孫鵬飛來說是特別美好的,這一年,他的畫得到很多人的認可和喜愛,有了自己的粉絲,同時,因為一整年投身公益之中,他還被評選為“2013年山東博物館十佳志愿者”。
時光匆匆,轉眼到大三,這一年,孫鵬飛的生活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他被查出患有“頸椎管內腫瘤”。迫于病情,他不得不暫時告別日夜相伴的同學和老師,告別那個他走過角角落落的校園。
生病后,孫鵬飛繼續用漫畫記錄著自己的病榻生活,集傳統文化與現代網絡流行語于一身的Q版漫畫人物大芽芽,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他也因此被稱為“漢服男孩”、“病榻上的藝術天才”。
為了照顧孫鵬飛,他的母親從老家搬到城里,母子倆租了個小房子,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曾漫畫救母現賣書自救 術前單曲循環“世上只有媽媽好”
然而,命運似乎喜歡跟這個年輕的小伙子開玩笑,2015年10月,正在廚房做飯的母親,突發腦溢血,生命垂危,接連不斷的打擊讓孫鵬飛心如刀割。
因為手術,家里已經欠下很多債。面對躺在重癥監護室的母親,他懊惱自己只能躺在家中無能為力,強忍著千瘡萬孔的心痛,他含淚敲下《一封求助信:請大家幫幫我、幫幫我的媽媽》:“剛下手術臺的那段日子里,我處于半癱瘓狀態,基本上24小時都需要人按摩、翻身、清除糞便,那段日子里,都是我這個年逾六旬的媽媽一個人扛下來的……”
信中,他還附上了自己的畫作,表示自己想通過為別人畫畫自食其力地為母親賺取部分醫藥費。
幸好,他的母親保住了性命,但是處于偏癱狀態,開顱后一直沒補頭蓋骨,現在頭還癟著一塊。“經常想我媽想得睡不著覺,我哥去看她時,我也想跟她視頻,但是卻始終沒有那個勇氣,因為我擔心看到她的樣子自己受不了,會影響到她,進而影響到她的治療。”
但是,2016年11月20日,不幸再度來臨。孫鵬飛一度因休克被緊急送往醫院,診斷結果顯示其顱腦松果體出現腫瘤,他不得不再次手術。那幾天,他思維處于混亂狀態,無法與人正常溝通,但是卻一直拉著曾照顧過他的張大夫反復喊著“媽媽”,并拿出手機一遍遍地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
“他太想媽媽了。”張大夫哭著說。
“張大夫對我特別照顧,工作之余陪著我,幫我買衣服,給我做飯,她女兒現在都沒有我這待遇。”孫鵬飛告訴記者。
自生病以來,孫鵬飛經歷了28次化療、5次放療,“每一次治療,對病人的有效性不能保證,但是損害性卻比較明顯。”孫鵬飛的哥哥告訴記者,每次去看望弟弟,他都會帶他到海邊轉轉,這也是孫鵬飛外出的唯一機會。
一路走來,孫鵬飛受到學校、同學、老師、朋友以及社會公益組織等的幫助,對此,他始終銘記于心:“幫助我的人太多了,真的很感謝。”他把來自微信、支付寶等每一筆能保留的捐贈者的名字和聯系方式都整理記下來,說:“等以后病好了,能賺錢了,再一筆一筆地償還。”
《心若無霾,便是晴天》希望能夠讓更多充滿迷茫、無助、仿徨的青年人,掃除心靈之霾,勇敢地相信美好。孫鵬飛供圖
11月16日,由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勵志成長專項基金策劃出品的,以孫鵬飛設計的“大芽芽”為主人翁的勵志漫畫《心若無霾,便是晴天》正式出版。
“我們還沒來得及將新書親手送到鵬飛手中,他就被送上了重癥監護室。”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勵基金負責人王聿珩、孫鵬飛同校師兄說:“這本書的所有收益(不是版稅,是所有收益)都會用于鵬飛及其母親的治療(如有結余,勵基金會用于其他像鵬飛一樣堅強、陽光少年的救助)。”
在此,“青年之聲”呼吁廣大愛心人士能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這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小伙子,介紹治療“椎管內細胞瘤”(晚期)較好的醫院和醫生或購買《心若無霾,便是晴天》都是對他的極大幫助,此外,還可以參與公益捐款,奉獻愛心。
點擊捐款
記者手記:
關于鵬飛的故事,限于篇幅,還有很多沒有寫出來,為照料他和母親東奔西走的哥哥、為幫他籌款出書的同校師兄、送他明式家具書的病友叔叔、身患癌癥的微博姑娘、送他古琴的大學老師、待他如親生孩子般的張大夫、再三拜托我能將鵬飛的故事報道出去的他的同班同學、微博上默默為他加油的陌生網友……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一直支持他幫助他的朋友?我想是因為愛。因為他對生活的熱愛,因為他對母親的深愛,因為我們對他的關愛……如果您有余力,讓我們一起幫幫這個才華橫溢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