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4日,“親情中華·陜西夏令營”的40余名華裔青少年來到白水倉頡廟,并身穿漢服、書寫漢字,用這種傳統(tǒng)方式禮敬字圣倉頡。
8月4日,“親情中華·陜西夏令營”的40余名華裔青少年來到白水倉頡廟,并身穿漢服、書寫漢字,用這種傳統(tǒng)方式禮敬字圣倉頡。
營員們用毛筆字 致敬字圣倉頡
當日上午10時許,在古樸莊嚴的白水倉頡廟前殿前,“禮敬字圣·傳播中華文化”活動正式舉行。省僑聯(lián)黨組副書記程勉貴,渭南市副市長高潔,省僑聯(lián)文化交流部部長鄧成平,渭南市僑聯(lián)黨組書記、主席劉建軍等領導出席。白水縣副縣長張栓全致辭。
活動中,“華夏之根”這4個漢字,被分別用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隸書4種不同的字體呈現(xiàn),展示了漢字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演變,更加完美成熟的歷程。
隨后,40余名“親情中華·陜西夏令營”的營員們,身著漢服,分別用毛筆寫了“中華文化 華夏之根”8個漢字,以此表達對字圣倉頡的敬仰之情,加深了對中華文字博大精深的感受。
在此前的9天里,營員們參觀了陜西歷史博物館,感受歷史變遷,了解華夏文化淵源,又到秀秀茶書院品茶香、彈古琴,學習書法、吟讀古文,從中體會古人的生活和心境。
夏令營轉(zhuǎn)赴渭南后,營員們先到富平縣體驗了傳統(tǒng)文化陶藝的趣味和魅力。在富平陶藝村,40多名孩子親手制作陶藝,手上和臉上沾了陶泥,也沒有影響他們用想象力塑造作品的熱情。
在渭南博物館,圍繞“與華相宜”的主題,分列了八個板塊,涉及歷史、古跡及名人等,了解了渭南的歷史和文化。營員們還練習了太極拳,體會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
欣賞非物質(zhì)文化 感受勞動人民智慧
在渭南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傳習館,孩子們欣賞了極富當?shù)靥厣膽蚯?、皮影、花饃、剪紙等,充分感受當?shù)毓艠愕拿耧L和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孩子們還與英文培訓學校的學生結對互動,并合作完成了戲曲臉譜的制作。
另外,營員們還到韓城參觀了司馬遷祠,并了解了太史公不畏逆境、堅持創(chuàng)作的故事;隨后,又來到被譽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tǒng)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的黨家村,感受悠久歷史,學習家風家訓。
美籍華裔女孩鄒麗蓮今年15歲,愛好畫畫。她說,通過夏令營,她了解了父母和祖輩在中國的生活是什么樣子,也學習了很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今后作畫時,會嘗試將這些元素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
渭南行程完成后,營員們還將到西安游覽兵馬俑、華清池、碑林等,更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2016“親情中華·陜西夏令營”系首屆舉辦,于7月26日正式開營,將于8月7日結束。營員由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40名青少年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