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夏賞荷正當時,7月,幾位姑娘身著漢服,梳著傳統發髻,畫著復古妝容,出現在忠縣夏天最美的地方,一顰一笑都自帶漢家風韻。清雅的漢服和高潔的荷花相映成趣,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欣賞。
盛夏賞荷正當時,7月,幾位姑娘身著漢服,梳著傳統發髻,畫著復古妝容,出現在忠縣夏天最美的地方,一顰一笑都自帶漢家風韻。清雅的漢服和高潔的荷花相映成趣,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欣賞。
忠州漢服社負責人秦先生表示,“漢服不僅僅是一件衣裳,漢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最具有綜合性的。首先它代表著一種民族尊嚴和歸屬感,其次還有傳統禮儀,還有我們厚重優雅的精神文化。為什么韓國和日本的女孩子可以穿著民族服裝上街,而我們穿漢服出門至今還要承受一些異樣的眼光?漢服不是復古,它展示的是這個民族獨特而深厚的生活文化底蘊。所以每年的荷花節,漢服社的姑娘們都會盛裝相約前來賞荷花。”
姑娘們穿著漢服,站在荷花中央,自成一道風景。你喜歡那一襲拖地綢裙嗎?一針一線,一絲一縷都鐫繡著中華歷史,不行古禮,不拘泥于古法,更多的是傳統與現代的自然融合,卻始終滿懷對傳統的敬畏之心,一個個穿著傳統漢服服飾的姑娘或閑庭信步,或翩翩起舞于荷花游廊中,攝影師們“長槍短炮”記錄下這些美好時刻,游客市民紛紛駐足觀看,對漢服與荷花相融之景贊嘆不已。
憑欄坐,望那花紅荷綠年勝一年,荷花與姑娘,誰更嬌艷,姑娘們所著的服飾輕盈絢麗,高腰襦裙、齊胸襦裙……色澤鮮麗,成為了橘鄉荷海里最動人的一道風景。
小科普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等,是從黃帝垂裳而治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體現。
漢服還影響到了亞洲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傳統服飾均具有或借鑒漢服特征。
漢服的形制主要有“ ”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開)、“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為帝王百官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