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下午,一場名為“懷恩思遠,感念新生”的主題公祭活動,在南京殯儀館寄思苑駕鶴廣場隆重舉行。滿載記憶的黃絲帶在湛藍的天空下隨風輕曳,南京殯儀館年輕的殯葬員工第一次向幾百名來自全市墓園負責人、社區居民表演漢服公祭典禮。祭祀大典源于周制祭禮...
今天下午,一場名為“懷恩思遠,感念新生”的主題公祭活動,在南京殯儀館寄思苑駕鶴廣場隆重舉行。滿載記憶的黃絲帶在湛藍的天空下隨風輕曳,南京殯儀館年輕的殯葬員工第一次向幾百名來自全市墓園負責人、社區居民表演漢服公祭典禮。祭祀大典源于周制祭禮,以《禮記•祭義》為基礎,采用古代“五禮”之“吉禮”儀式祭奠。
伴著莊嚴典雅的祭祀音樂,身著上黑下紅漢服的通贊,盥洗手后肅容緩步入場,向觀禮者行大揖禮,宣讀祭祀開始。在祭祀官的“贊詞”引導下,提燈執事和華蓋執事肅穆開道,主祭官、陪祭官、讀祝官紛紛就位,依禮“詣盥洗所”、上香、獻帛、讀祝,虔誠行稽首大禮。整場儀式分為就位肅禮、迎神禮、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飲福受胙、撤饌禮、送神禮等,再現了中華幾千年前華夏禮儀遺風。
該祭祀大典的文化顧問、南京大學教授胡阿祥介紹,由于古代漢人以四拜為最高禮節,現場的幾位祭官、祝官皆按通贊指令行四拜禮,以示虔誠。除四拜大禮,獻禮儀式也頗有講究。三獻禮為民間祭祀的最高形式,奉上供品之后通過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三次獻酒,以表達對先人的敬仰和虔誠的感恩,在最后階段,3位獻官還將清明福糕盛于托盤,由侍者分發到所有參祭者手中,共同祈福。
“在社會日益快捷,甚至有些浮躁的當下,用40分鐘感受中華文化中祭祀的禮儀,這本身就是一種緬懷和追思。”一些觀看禮儀的市民代表表示“今天很有收獲”。
今天南京市殯葬管理處還發布了《免除南京市守靈服務基本費用暫行辦法》,并組織近百名社區、街道干部和市民代表參觀了市殯儀館的守靈設施。記者獲悉,自4月1日起,凡南京市戶籍或駐寧部隊現役軍人逝世,家屬選擇在南京殯儀館守靈的,其三天守靈套間的使用費2000元將予以免除。經辦人攜帶本人身份證及逝者死亡證明、戶口簿或銷戶口證明,至南京殯儀館業務大廳就可辦理手續。
“在殯儀館守靈,既可以為家屬提供一個追思緬懷的寬松場所,也能減少社區和家庭的負擔,避免影響鄰里和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