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是漢民族傳承了數千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的服裝,每個民族都有屬于特色的民族服裝,漢服體現了漢族的民族特色。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了數千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的服裝,每個民族都有屬于特色的民族服裝,漢服體現了漢族的民族特色。從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幾千年時間里,漢民族憑借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漢服文化,發展形成了具有漢民族自己獨特特色的服裝體系——漢服體系。
款式
玄端
玄端為先秦時通用的朝服及士禮服,是華夏禮服“衣裳制度的體現。后
襖裙約起源于明初,為交領,至腋下束帶,上衣較長,在下裳外,不用腰帶束之,兩邊開衩,有中縫,配以百褶裙或馬面褶裙。
圓領衫
隋唐才開始盛行,成為官式常服。這種服裝延續了唐,五代,宋,明,并對日本,高麗等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裹幞頭、穿圓領袍衫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飾。
短打
又名裋褐。原意為粗布短衣,引申為上衣下褲的百姓服飾。作為百姓方便活動、居家休閑、勞動服裝或武術軍服(作訓服)穿著,但不宜在禮儀場合穿著。短打屬于干凈利落的休閑服裝。
禮儀
立容(男女通用):
身體肅立,雙腳微分,袖手或手臂自然下垂放于身體兩側,目視前方,從容優雅
跪容(男女通用)
跪立(一般為跪、正坐起身時的準備姿勢):
雙膝著地分開與肩同寬,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體兩側,目視前方
坐容
上身(腰以上)直立,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體兩膝上,目視前方,足背平放于地,臀坐于腳后跟上
長揖
肅立,俯身,拱手(男子左手在外)高舉(高過眉心),自上而下移至最低,俯身90度,是謂“長揖至地”。
時揖,又名拱手
同輩人日常見面,辭別時,均可行時揖之禮。行禮時,身體肅立,雙手合抱,左手在外(女子相反),手心向下,俯身推手時,雙手從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約30度,然后緩緩起身,恢復立容。
抱拳
抱拳源自古代軍禮,現多用于武術比賽或武術表演場合。抱拳禮的具體涵義是:①左掌表示德、智、體、美“四育”齊備,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驕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習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亂”,“武不犯禁”,以此來約束、節制勇武的意思。②左掌右拳攏屈,兩臂屈圓,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謙虛團結,以武會友。③左掌為文,右拳為武,文武兼學,虛心、渴望求知,恭候師友、前輩指教。④左手抱右拳是“承讓”,而右手抱左拳則通表示“隨時領教”。
女子常禮
女子對互相熟悉的同輩,日常見面時,可用簡單的常禮,右手壓左手,放在胸腹之間,互相打招呼時,微微屈膝,同時微低頭。
女子萬福禮:女子對長輩,或者表示尊敬時,通常行柔美的萬福禮,右手壓左手搭在左腰邊,右腳后支,微微屈膝,口說禮節性用語,同時微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