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陽春三月,萬物復蘇。近日,在陜西省藝術館多功能廳,上演了一場由陜西文化網策劃組織,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專家馬冬教授、著名中華傳統禮樂文化踐行推廣人洪鬍子主講,眾多漢服愛好者參與表演的集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節俗文化講座與中國華美服飾展演于一體的...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近日,在陜西省藝術館多功能廳,上演了一場由陜西文化網策劃組織,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專家馬冬教授、著名中華傳統禮樂文化踐行推廣人洪鬍子主講,眾多漢服愛好者參與表演的集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節俗文化講座與中國華美服飾展演于一體的視聽盛宴。
馬東教授,西安工程大學藝術工程學院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紡織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服裝分會委員會委員、西安服裝服飾協會秘書長。他通過對古代重要服飾的形制、起源、造型特征與藝術價值等方面講述,將博大精深的中國服飾文化復原成今天人們能夠讀懂的歷史,再現中國文化的精髓。
在歷史的承傳與發展過程中,漢服充分展現了古人“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內涵,更是純善純美的中國傳統服飾藝術的重要象征。是唯一一款在文化藝術、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武術劍道、音樂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服飾。它代表著中華民族優雅、博大的氣質,古樸自然的審美情趣,及敬天禮佛、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
為了能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到漢服的變遷史,西安工程大學的學子們將精心排練的一場貫穿中華五千年歷史的服飾展演,奉獻給了到場的200多位觀眾。
洪鬍子,一個中華傳統禮樂文化的踐行者與推廣人,一襲漢服是他的行頭,半尺長髯是他的標識,數年來,積極倡導儒家文化。他代表西安盛世長安禮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向現場觀眾講解了中國傳統的民俗與節日,并重點強調了 這一即將到來的傳統節日。在嘉賓花少老師精湛的插花藝術感染下,洪胡子老師講解了傳統十二花神與百花生日的典故,也讓現場觀眾對于花朝節這一陌生的節日有了更全面的認知,再次向觀眾展示中華漢民族的民俗之美。
隨后,來自盛世長安禮樂公司、西安漢服社的漢服愛好者現場的漢服舞蹈,漢服走秀,吟詠唱誦,讓聽眾零距離飽嘗中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藝術美宴。
陜西文化網王南晴站長介紹說:此次活動是首次集文化講座與服飾展演于一體的嘗試,也是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整個多功能廳座無虛席、人頭攢動。在講座消息發出的第一天,報名人數就已過百人,陜西文化網今后將在省藝術館的舞臺上,每周六都有靜心策劃、組織的各種公益文化講座,奉獻給古城的文化愛好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