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金報實習生的寺平住“家”日記之三
2016年2月2日 臘月廿四 晴
今天是外國留學生正式在寺平體驗生活的第二天,大家玩得極其盡興。
早上,留學生們體驗了寺平特色美食千層糕和饅頭的制作。有外國朋友感覺很納悶,“千層餅怎么沒有千層”?惹得哄堂大笑。從用餐習慣觀察,饅頭是留學生們比較喜歡的食物,不過他們更喜歡饅頭配紅糖。對于香腸和臘肉,他們也表現“千層餅怎么沒有千層”的新奇。
下午,在觀看了由寺平歷史改編的自制短劇《銀娘省親》之后,傳統漢族服飾的cosplay盛宴便開始了。參與這場別樣的盛宴,海外的留學生們體驗中國傳統漢族服飾,扮演《銀娘省親》中的各種角色,玩得極其盡興,相互間的關系也在互動中漸漸走得更近。我們美麗的周善和Ly也換上了傳統漢族服裝,戴上精美的發誓,生動地出現在鏡頭前。我發覺外國人穿漢服因其體格與相貌的特別而有著一種別樣的美感。
晚上的沙龍,我“潛”入了一個討論小組,融入到留學生和志愿者內部,真心與他們交流,你會發現交流無國界,同時,你也會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的個性、愛好。日本留學生成澤勝有個愛好——用短視頻記錄特別的故事,從他來到金西的第一天開始,他就每天用紀錄片的形式記錄分享他在這里生活的點點滴滴。美麗又有些害羞的韓國姑娘文智潤,在中國學習4年左右,學習廣告學,有自己的廣告小作品。
當然,我也聽說了一則趣事,與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位志愿者名叫“孔子X”,自稱是孔子的后裔,有一天,一位女志愿者簡稱這位志愿者為“孔子”。這時,一位戴帽子的俄羅斯男生突然轉頭,冒出一句:“打你!” 這位女志愿者不解,心想:“叫了聲孔子為何要打我?”于是,這位俄羅斯男生無辜地摘下了帽子,謎底終于揭開了,這位男生是個光頭,他把“孔子”聽成了“禿子”。在我們聽來或許“孔子”和“禿子”發音相差甚遠,但是在外國朋友聽來,或許確實有相似之處。
這也算是文化交流中有趣的小插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