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有一個時代叫漢唐,曾有一個件羽衣叫霓裳”……伴隨著《禮儀之邦》的旋律,身著紅黑色漢服的年輕女子,踩著輕柔的腳步揮舞著衣袖,剎那間仿佛置身在漢庭唐宮。昨天,一場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盛宴在浙江交通技師學院開席了。
“曾有一個時代叫漢唐,曾有一個件羽衣叫霓裳”……伴隨著《禮儀之邦》的旋律,身著紅黑色漢服的年輕女子,踩著輕柔的腳步揮舞著衣袖,剎那間仿佛置身在漢庭唐宮。昨天,一場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盛宴在浙江交通技師學院開席了。
籃球場上匯聚著書法、剪紙、皮影、臉譜、象棋、絲綢之路等十幾個展示傳統文化的展臺,剪紙、孔明鎖等傳統技藝的傳承人也被請到了活動現場。諸葛文倉先生來自諸葛八卦村,是諸葛孔明的第51代傳人,也是孔明鎖制作的非遺傳承人。他的展臺被同學們圍得水泄不通,大家一邊聽著他的講解一邊動手拼裝孔明鎖。“在大家看來明明只有六塊小小木頭,卻怎么也拼不起來,”諸葛文倉說,這就是拼裝孔明鎖的樂趣和難度所在。
在活動中,同學們不僅僅是旁觀者,他們在觀看剪紙、書法、象棋、茶藝的程中,還可以現場參與,讓傳承人、專家手把手教習如何制作、如何學習傳統手工藝品。在交流互動區,同學們把傳承人圍成幾個小圈子,練習書法、學習剪紙、嘗試茶道。在清明粿制作的展臺,老師、同學們接替了大廚的角色,現場制作清明粿。
“我參加了皮影戲展示,帶著各種獸皮刻制的人物演出,一波又一波的同學觀看后鼓掌叫好。”來自3+2財會1401班的葛菲同學說,這次活動讓他深切感受到了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
“這次活動歷時兩個月,由師生共同準備,最終形成了《禮儀之邦》漢服展示、象棋、剪紙、絲綢之路等十余個展示項目。”浙江交通技師學院書記李忠躍說,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僅在一時,而是要潛移默化地深入到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宣揚民族文化精粹、撒播愛國的種子,讓傳承和弘揚本民族的智慧成為每個中國人的責任和歷史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