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們穿漢服,不是玩“穿越”,也不是表演戲劇,更不是搞封建迷信。作為一個漢族人,他們覺得應該為復興傳統漢文化做一些努力,而漢服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也是漢文化最簡單的一種外在表現,它擁有和世界上其他所有民族服飾相同的地位……
他們穿漢服,不是玩“穿越”,也不是表演戲劇,更不是搞封建迷信。作為一個漢族人,他們覺得應該為復興傳統漢文化做一些努力,而漢服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也是漢文化最簡單的一種外在表現,它擁有和世界上其他所有民族服飾相同的地位……
“我們追求現代文明,卻常常忘卻了傳統倫理綱常;我們擁有很多音樂神童,卻不識角徵宮商;我們穿著西服革履,卻沒了自己的衣裳……”一位漢服擁躉者曾這樣感嘆。在海南,有一個互稱“同袍”的群體,他們峨冠博帶,行走于鋼筋水泥構筑的現代城市,帶著沖動和夢想,希冀以漢服為載體重新審讀華夏文化。
很多人不了解漢服
在海南的漢服文化圈子里,大家交流起來都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海南省漢服文化協會的發起人——李榮。
近日,在中山路一個文化工作室里,記者見到了李榮。這位已過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談起漢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現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話題,總帶著一種責無旁貸的使命感。
“對于漢服,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有的人從字面的意思,誤以為僅僅是漢朝流行的服飾,還有的人看到漢服的款式,竟誤認為是韓服或日本的和服。這說明我們的中華文化已經出現了斷層。”說到這里,李榮的表情變得嚴肅凝重起來。
他告訴記者,漢服實質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漢服的理念來自于軒轅皇帝的“垂衣裳而天下治”,從周朝以后,漢服逐漸穩定成型,一直傳續到明朝末年。直到清兵入關后“剃發易服”,漢服文明才被折斷,傳承幾千年的漢服如今在現實生活中少見蹤影,令人備感失落。
但漢民族的民族服飾——漢服,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悠遠的傳承性,毫無疑問應該成為漢民族的重要民族符號之一。為了宣傳漢民族傳統文化,每到中國的傳統節日,比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李榮就會召集全省的各大高校的學生“同袍”們穿上漢服,展示漢民族傳統禮儀和傳統文化藝術。“重建民族自尊、尋回民族自豪、復興華夏文化、重塑中華文明,就是我們參與漢服運動的初衷。我們的期待,也就是所有漢服復興者共同的夢想,對民族、對國家、對祖先流傳下來的偉大文明的真誠敬意和復興的堅定決心。”李榮說道。
大學校園漢服社興起
事實上,在海南民間漢服組織成立之前,海南的各大高校里,已經有不少大學生群體開始接觸和認識漢服,甚至把漢服作為一種日常的服飾。
在校園里,經常能看到一些云鬢輕挽、身著飄逸漢服的女生。盡管引來周圍一些同學的圍觀和議論,但淡定的她們還是堅持“將漢服進行到底”,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海南大學環境與植物保護學院的大二學生蔣超超就是一位漢服擁護者。“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楊玉環的這句詩恰恰是記者見到她的第一感覺。
“高三的時候,從網上了解到現在不少大學生都喜歡穿漢服,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于是也有了這樣的想法。”蔣超超告訴
記者,高三畢業后,她用暑期打工的錢,在淘寶網上買了第一套漢服。第一次穿漢服出門的情景,蔣超超還記憶猶新。
“當時,很多人都圍過來問我,你是韓國人,還是日本人,是在表演嗎?”聽到這些話,蔣超超有點失落,只能跟他們耐心解釋,這是漢族的傳統服裝,跟日本的和服還有中國其他少數民族的服裝一樣,是自己民族的傳統服裝。
“隨著漢服在各大高校漸漸流行起來,現在穿漢服上課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蔣超超告訴記者,在海南各大高校的社團組織里,漢服社已經成為比較受熱捧的社團組織。一開始,漢服社的社團成員們可能大多是懷著好奇之心加入,隨著不斷參加一些傳統文化宣傳活動,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認識也漸漸加深了。比如11月份,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將舉行一場近百人的漢式 刷爆朋友圈
隨著高校里傳統文化復興浪潮的不斷迭起,社會上也開始刮起一股傳統婚俗文化熱。
紅紗蹁躚、宮燈琳瑯、鐘鼓合鳴。燃香祭拜、同牢合巹、解纓結發。今年5月2日,家住海口從事建筑設計行業的林俏凌和她的丈夫云海嘗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漢式婚禮,他們著漢服、行周禮,在眾人的見證下許下“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幸福盟約。
“每個女孩都有穿白紗的新娘夢,我也有,可是今年3月份,當我在中山路看到那一場撼動人心的漢服匯演時,我就知道,那場西式婚禮可能要被放棄了。”林俏凌告訴記者,雖然當時很多長輩對這樣一場婚禮并不看好,但最終還是抵不住她的堅持。“而事實證明,這場婚禮給所有人都留下深刻印象。”
“上至90歲的老人,下至幾歲的娃娃,都沒見過這個形式,婚禮結束后,個個都叫好!”林俏凌告訴記者,當天婚禮上,服務員都被這樣別開生面的婚禮驚呆了,竟然看得入神忘了上菜。婚禮結束后,兩位新人的朋友圈也被刷爆了。
“這樣的婚禮,足以同新人之間堅貞、深沉的情感相般配,才能同我們自身的民族身份和文化傳統相般配。”林俏凌告訴記者,當她和丈夫一起讀盟約,蓋下盟章的時候,彼此之間,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現場也有好多人都流下熱淚。
而經歷了這場特殊的婚禮,林俏凌和云海對漢族傳統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令林俏凌沒想到的是,當初對漢式婚禮不太感冒的丈夫,也開始對傳統文化研究起來,還專門買了一套茶具,一起愛上了茶道。而林俏凌也會利用工作之余,去學習琵琶、古琴等傳統器樂。“現在,我懷上了寶寶,連胎教都是國學經典呢!”林俏凌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