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1日是我國傳統佳節重陽節,揚州大學文學院的學生用獨特的方式過了一個別樣又充實的重陽。21日下午,文學院學子邀請院內班吉慶老教授一同到極富人文氣息的透紅亭過重陽。
10月21日是我國傳統佳節重陽節,揚州大學文學院的學生用獨特的方式過了一個別樣又充實的重陽。21日下午,文學院學子邀請院內班吉慶老教授一同到極富人文氣息的透紅亭過重陽。
根據傳統習俗,重陽當天應該飲菊花酒。班老一進透紅亭,文學院的費子彥同學便以茶代酒,敬老教授。班吉慶老師接過茶杯,一飲而盡。為回饋在場學生的熱情,班老拿起毛筆,略微沉吟一番,潑墨揮毫,手書毛主席《采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毛筆字飄逸瀟灑,形體優美,贏得眾人交口稱贊。
著漢服行簪菊禮
重陽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自古以來便有眾多別樣的習俗。“曬秋”、登高、插茱萸、簪菊花等都為普羅大眾所熟知。
重陽之際,文學院學子身著漢服,行簪菊禮,借以弘揚在現代社會中日漸式微的傳統習俗。負責此次行禮的費子彥同學表示:“我們將菊花簪在女生的辮根處或挽好的發髻里,簡約又不失美麗。按照古老的說法,簪菊還能驅邪除祟。”行禮前,行禮人與受禮人互相鞠躬,以表尊敬。受禮者微微偏頭,將發髻或辮根朝向行禮人,行禮者手持燦金色菊花,將其輕巧又牢固地簪在頭上。
“簪戴菊花既是傳統習俗,又非常美麗,何樂而不為呢?”在場觀禮的學生林婕感慨道。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重陽佳節倍思親,身在異地的學子無法趕回去陪伴家中的老人過節,文學院的同學們選擇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對親人長輩的思念和感恩。一張真誠又溫暖的笑臉,一個大大的擁抱,同學們走上街頭,給陌生的爺爺奶奶送上最暖心的問候,道一句節日快樂,祝愿健康、長壽!
“今天是重陽節,我能抱一下您嗎?”爺爺奶奶們都很熱情,臉上露出了淳樸的笑容,連忙對孩子們表示感謝。市場上準備做生意的老師傅,馬路上清潔打掃的環衛工奶奶,在這個屬于他們的節日里,仍然堅守崗位,忙碌著自己的工作。校園里一對牽著手散步的年邁夫婦,街道上歇腳的奶奶們都主動給了同學們深深的擁抱,對孩子們的有心和孝意表示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