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9月27日中秋節,許多年輕人身著漢服在玄武湖邊的情侶園里開展各類傳統游藝活動,有吟詩作對,射箭投壺,畫扇點燈,在傍晚還舉行了傳統的拜月儀式。據了解,他們的目的是用傳統的方式過一個中秋節。
賽詩對聯畫折扇 投壺射箭拜明月
中秋節南京漢服的“嘉年華”
2015年9月27日中秋節,許多年輕人身著漢服在玄武湖邊的情侶園里開展各類傳統游藝活動,有吟詩作對,射箭投壺,畫扇點燈,在傍晚還舉行了傳統的拜月儀式。據了解,他們的目的是用傳統的方式過一個中秋節。
賽詩對聯畫折扇
在活動現場,記者看到上百個小燈籠張掛在樹梢之間,隨風搖擺,每個燈籠下面都懸掛著一張小紙片。走近看會發現,紙片上寫著一句句詩句,現場的一位小姑娘染綠告訴我們,這項活動叫做“詩會”。參與活動的人在燈籠上取下上句,再去場地另外一邊尋找下句,兩句湊到一起就算完成。記者嘗試了一下,詩句中有耳熟能詳的“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也有“行人悵望蘇臺柳,曾與吳王掃落花”。據說為了既能讓大家能夠參與,又能保持一定的挑戰難度,組織者們特意選取了許多宋詩,明詩放在其間,對于很多參與者來說挑戰難度飆升啊。
除此之外,如果練過書法,還有一展身手寫字的地方。在對聯活動區域,一位小姑娘飽蘸濃墨在宣紙上一絲不茍的寫著下聯。她一手拉著袖子,一手握筆,氣度沉凝,還真有古代大家閨秀的味道。這位小姑娘是南京某大學的學生,因為喜歡傳統文化而和漢服活動結緣,己經參加過許多次漢服活動了。“端午,七夕,我都來參加了活動,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裝有一種自豪感。”她笑著說。染綠說,“詩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特別風雅的部分,它隨著士人群體的誕生而誕生,以詩會友的雅聚留下無數佳話。唐孟郊詩云:“昔游詩會滿,今游詩會空。” 明代士大夫 “簿書有暇,即招集名流為詩會"。在這里舉行詩會,也有重溫先輩風雅,再續文化傳統的意思。
射禮中的君子之爭
除了賽文,現場還有考驗身體的活動,比如射箭和投壺。這兩項活動可不簡單,是古代著名的貴族運動。孔子是這樣描述射禮的: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意思是說如果君子一定要爭什么,也會像射禮一樣,兩人相互行禮后上去比試,結束后相對飲酒,即使爭也是君子之爭。記者看到現場參與活動的人們依次排隊,各執一張弓,先相互行禮然后交替射箭,儼然真有一派古風。負責投壺的志愿者大白告訴記者,投壺是射箭的簡化版,手執箭投入壺中,入壺者為勝。古代這多是宴飲時的游戲,唐代的李白就是此道高手,據說他可以投出箭后磕到壺底彈出回到他手上,然后再投,如此20次不間斷。記者試了一下,發現把握力道是很難得,輕則投不到,重則彈出來,看來“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李白果然有些門道。
拜月,古月依舊照今人
傍晚接近6點,月亮升起來了,參與活動的100多個年輕人在湖邊布設香案,擺放瓜果五谷,面向月亮進行拜祭,這就是中秋傳統習俗“拜月”。
早在周朝,天子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后來,祭月的習俗也逐漸影響到民間。無論男女老幼,在中秋節的晚上,都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對著月亮訴說,寄托了漢族人民對生活的美好期許。三名穿著漢民族禮服“玄端”的主祭在香案前依次獻酒,獻瓜果,獻五子(五種堅果),焚香并對著月亮朗讀了祭文:八月仲秋,天地清曠;西風微冷,玉輪初上……
拜月活動結束,已經是月華如水了,活動的參與者們在湖邊提著燈籠,在玄武湖邊玩燈,賞月,走月。
活動組織者告訴我們,中秋節是漢族的重要節日,也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有賞燈的習俗,皓月初升,燈籠相接,相映成趣。將賞燈和對詩,朗誦以及許多傳統游戲結合在一起,體驗祖先是如何過中秋節的,在秋天的傍晚在玄武湖畔留下溫暖墨香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