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25日晚,主題為“坊巷中秋月,桂香團圓時”的中秋節俗文化活動在福州三坊七巷光祿吟臺舉行。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25日晚,主題為“坊巷中秋月,桂香團圓時”的中秋節俗文化活動在福州三坊七巷光祿吟臺舉行。
當晚,福州三坊七巷花燈璀璨,月明星稀。活動伊始,來自民間團體“福建漢服天下”的十余名身著漢服的少女按傳統禮儀舉行了拜月儀式,拉開了整場活動的序幕。
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鄭煒表示,中秋,對于中國文化來說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節日。祭月祈福活動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從遠古先民對月亮的崇拜,發展到后來少女們向月亮祈求姣美容顏,是中秋傳統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晚,數十位身著漢服的少女款款出場,她們用優雅大方的姿態面對皎潔的明月虔誠致祭,以最傳統的三獻祭祀儀式,依次獻上柚子、月餅、香茗,禮敬皎月,共同為美好和幸福祈福。用亦夢亦幻的唯美場景,再現了這一自古以來便屬于少女的祈福儀式。
拜月儀式后,活動現場響起了悠揚清雅的古琴聲,輔以古典詩詞的吟誦,將傳統中秋佳節獨屬于文人墨客的風雅一面展現了出來。
主辦方特別邀請了來自福建師范大學及福建中醫藥大學的傳統文化研習社的青年學子們現場帶來漢服舞蹈及傳統器樂演奏等節目。展現出青年學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的決心。
活動現場還進行了擺塔和柚子香球的制作體驗和比賽環節,吸引眾人參與互動。
福州民俗專家鄭子端介紹,福州擺塔這一習俗,據說來自抗倭名將戚繼光凱旋時,福州市民擺塔迎接將士的典故,用瓦片擺成塔狀,內點蠟燭,瑩瑩火光透出塔來,別有中秋氛圍。而柚子香球則是中秋之夜必不可少的重要物品,在柚子上均勻的插上香枝,點燃之后就仿佛明月懸掛在面前,見證著傳統節日的變遷。
漢服愛好者,“90后”福建幼師高等專科學校在校女生鐘鈴說,首次參加傳統中秋拜月儀式,在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度佳節,很有意義。
當晚,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舉辦“月滿海峽,情聚中秋”主題中秋晚會,猜燈謎、皮影戲表演、現場月餅制作、民樂表演以及互動博餅等活動吸引眾多福州市民及外地游客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