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繼廣州塔下齊誦《論語》后,昨日上午,由《信息時報》愛心檔案攜手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北京街道辦事處、后樂園街小學發起的第二場“廣場經典誦讀”活動再次響亮開讀。百名小學生身著藍白漢服,在城隍廟廣場朗聲誦讀唐詩宋詞,濃濃的中國風吸引了不少外國...
繼廣州塔下齊誦《論語》后,昨日上午,由《信息時報》愛心檔案攜手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北京街道辦事處、后樂園街小學發起的第二場“廣場經典誦讀”活動再次響亮開讀。百名小學生身著藍白漢服,在城隍廟廣場朗聲誦讀唐詩宋詞,濃濃的中國風吸引了不少外國友人和市民駐足。與第一場“經典誦讀”活動形式不同,昨天身穿漢服的學生們在舞臺上演出了一幕古代私塾授課的情景劇。劇中,學生們誦讀了唐詩宋詞。吉他唱歌誦讀精彩連連昨日早上8時30分,在老師的帶領下,后樂園街小學的同學們早早換上漢服,來到城隍廟廣場進行最后的排練。上午9時,一曲古典吉他的樂曲拉開了序幕。李志陽樂團的三名吉他小樂手,為在場市民帶來清雅的古典曲目。隨后,幾名身著漁民服飾的小學生表演了兩首新編的咸水歌《搖船搖到荔枝灣》和《酥脆楊桃真好味》,悅耳的歌聲吸引了大批路過的市民駐足。據了解,咸水歌是珠江上的疍家廣為傳唱的民間歌謠,自疍家上岸后已經很少有人唱起。后樂園街小學為傳承這種民間的唱腔,一直在學校音樂課上堅持教學生們演唱。誦讀活動上,8歲的林政熹小朋友還帶來了自編自繪的親子繪本故事《借傘》。他還與媽媽郭女士一同表演了繪本故事里的情節,贏得了陣陣掌聲。最后的國學誦讀表演更是別出心裁,學生們再現了古代私塾授課的情景。一堂別開生面的國學課在舞臺上展現,觀眾圍了一圈又一圈,喝彩聲和掌聲持續不斷。據悉,為了準備這次誦讀活動,后樂園街小學專門邀請少年宮的老師進行表演指導,連續一周早上上課前、中午和下午放學后的時間進行排練。該校副校長謝芷薇表示,后樂園街小學是廣州市民間文化傳承基地,“我們學校很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特別是對咸水歌的傳承。國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學校肩負著教育的責任。學校有責任把好的東西告訴學生們,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國學。”自幼讀三國 八歲編故事林政熹同學說,這不是他第一次參與經典誦讀活動,之前在學校也參加過。他告訴記者,“我最喜歡看《三國演義》,我覺得文史類的書很有意思。”媽媽郭女士表示,從幼兒園起,她便開始給兒子朗讀《三字經》、《千字文》,家里的老人也會教孩子背唐詩。這次《借傘》的故事就是他根據以前看過的書自己編寫出來的。今年10歲的關芷媚是第一次參加“經典誦讀”活動,她告訴記者,“我很喜歡讀四大名著,也喜歡國學。今天很開心,希望下次還能參加這樣的活動。”芷媚媽媽說,“我的微信關注了很多國學教育的公眾號。現在流行文化太多了,我覺得這些國學經典才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應該在孩子們身上傳承下去。”演出太精彩 路人頻駐足活動當天,孩子們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不少過往的家長和孩子駐足觀看,8歲的嚴雪松小朋友拉著媽媽觀看了全部表演,“那些唐詩我也全都會背。”小雪松有些自豪地說。同樣被吸引過來的還有郭女士和她的女兒,“本來是去參加舞蹈訓練,路上她看到有表演就拉我來看。說是就看一分鐘,結果看著看著就看到結束了。”郭女士笑著說,“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希望下次有機會也能帶著女兒來參加。”現場熱鬧的氣氛還吸引了外國友人的目光。來自沙特阿拉伯的Fuod是一名雜志編輯,昨日上午與同伴路過城隍廟廣場,當了解到孩子們正在參加“廣場經典誦讀”活動時,他表示很感興趣,并于活動結束后熱情地與孩子們合影留念,并表示將把照片帶回國,刊登在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