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讀于山東建筑大學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的孫鵬飛,今年23歲。如果不是長在脊椎上的一顆腫瘤,今年大四的他應該像同班同學一樣,找到一份與房地產有關的工作,工作之余去山東省博物館做兼職講解員,再用針筆信手畫幾幅古畫。
“我慶幸自己依舊堅強。我不信命,我信自己。”山東建筑大學學生孫鵬飛,曾因以明代漢服Q圖記錄日常生活點滴而紅遍網絡。去年他病倒在床,仍然樂觀面對疾病,住院期間他仍以Q圖記錄病中故事。
痛時徹夜難眠
“2015.6.2 今天下午在病房走廊Duang~了,當時就摔彪了,左腿啊,你到底什么時候能好?”
這天下午,他外出買畫本和針管筆,要先從38床走到護士站坐輪椅。由于左腿不聽使喚,右腿又使不上勁,他剛走出病房沒幾步,便一下子摔倒在地。右腿疼痛感知力下降,磕破了皮他都沒發現。
“2015.5.26 昨晚痙攣頻仍,徹夜難眠。等會兒輸液的時候好好和周公談談人生。”
每晚都被胳膊腫脹疼痛和腿部痙攣折磨得難以入眠的他,常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呻吟,照顧他的母親一夜得醒十多次,為他按摩腿腳。最后他只能向安眠藥投降,或者趁上午輸液的時候小睡片刻。
自從今年5月份住進千佛山醫院,孫鵬飛的生活,是從早六點起床臨摹作畫、九點輸液、下午三點做放療化療,到晚上疼痛難以入眠,這樣一天天度過的。排便不暢、行走困難、感知神經紊亂,“流汗時,右邊如同亞馬孫雨林、左邊如撒哈拉沙漠。”
在孫鵬飛的微博里,他化身為身穿明代服飾的Q版大芽芽。在病榻日記里,他寫下如上文字。從今年5月23日做第三次化療起,孫鵬飛開始用圖文的形式,記錄自己住院的故事。
積極準備出書
就讀于山東建筑大學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的孫鵬飛,今年23歲。如果不是長在脊椎上的一顆腫瘤,今年大四的他應該像同班同學一樣,找到一份與房地產有關的工作,工作之余去山東省博物館做兼職講解員,再用針筆信手畫幾幅古畫。
2014年6月,孫鵬飛上肢突如其來的疼痛,一度讓他無法自主控制運動和自主排便。經檢查才發現脊胸椎管內長有10cm長的腫瘤,盡管手術全力摘除部分腫瘤,但因為位置特殊未能完全清除腫瘤。
“感覺從生死線上被拽回來一樣,手術后整個人都不能動彈了。”術后的兩個半月,孫鵬飛只能躺在床上,回家靜養。在這之前,清華大學出版社邀請他,用Q版風格圖畫展現《桃花扇》,他已經設計好了人物,正在積極準備出版。
回家靜養后,他越發覺得知識儲備不夠。“他堅持看書,整理了十多個本子的資料。”孫鵬飛的哥哥賈洪巖告訴記者,哥兒倆小時候就對美術感興趣,而弟弟正是用繪畫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
5月27日,孫鵬飛打了激素刺激了食欲,那天他胃口大開。
哥哥口中他喜歡的事情,便是生病以前,讓網友認識到孫鵬飛繪畫作品的明代漢服Q圖。2012年,當時上大二的孫鵬飛,平時隨意畫的一些記錄日常生活的明代漢服Q圖,被百度貼吧推送至首頁,一度引發廣泛關注。
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古建筑 飾情有獨鐘的他,時常在業余時間翻看名人傳記。每周還抽出兩天時間,去省博當志愿者,通過展覽的實物積累素材。盡管沒有美術功底,信手臨摹的古代服飾和幾案屏風等,依然惟妙惟肖。
當他看到一本明代漢服Q畫冊時來了靈感。“我每天都寫日記,能不能用畫Q版漫畫這種創新的方式來記錄生活呢?”孫鵬飛便萌生了用Q版漫畫記日記的想法。
為了給畫中的自己設計一個符合的形象,他還參考了許多相關資料,最后決定采用古代儒生的形象——襕衫和儒巾。
慶幸自己依然堅強
在生病前,孫鵬飛為省博作畫義務服務,曾被評為“2014年山東省博物館十大優秀志愿者”。喜歡考古的他還經常研究歷史文物,還曾經跟著專業團隊參加考古。大三忙碌地準備考取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系研究生。
他還有三個愿望,能為漢服復興起到作用,通過畫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遇到伯樂,讓自己重新拾起所愛。而現在,他最大的心愿便是能盡快好起來,找一份工作,盡快還清看病期間欠下的巨額債務。
“2015.5.29,今天是本周的最后一次放療,竟然能在四點就早早做完,沒有排隊沒有加塞——就是這個feel。又及:最近頭發好像變薄了,可能有點掉發。不過還好我的頭發又濃又密,尚可抵抗一時。”
孫鵬飛來自日照市五蓮縣一個既普通又特殊的家庭,母親獨自帶大了他和同母異父的哥哥。前期手術花費的十多萬,還是家人東拼西湊來的。現在,為控制腫瘤惡化,他已經做了十一次放療,十三次化療,花費20多萬元,而化療藥一盒就要兩千多元。“一朋友把我的作品放到外賣網站的包裝上,賣出一份能給我一塊錢。”孫鵬飛說,這對巨額醫藥費多少有點幫助。
“重病雖然查封了我的身體,但并沒有消磨我的意志。當有心或者無意的言論來到時,我慶幸自己依舊堅強。我不信命,我信自己。”2015年5月31日,他在微博中寫道,依然對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