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從小就看著媽媽做衣服,也喜歡畫畫。”李唐華從小就喜歡裁裁剪剪,曾用媽媽存著的布料手工縫制衣服。參加工作后,對漢服的喜愛,讓她萌生了制作漢服的沖動。
近段時間,越來越多的漢服愛好者出現在人們視線里,她們穿著各式各樣美麗的漢服參加活動,成為我市一道靚麗的風景。記者了解到,這些漢服均出自李唐華之手……
本報記者 楊佳鷺
3月11日,記者來到李唐華在資陽城區的家中,一件件美麗的漢服疊放在客廳沙發上,書房成了布料間,一臺縫紉機擺在客廳一角的窗前,李唐華正坐在縫紉機前踩動踏板,將一塊塊布慢慢拼湊成一件漂亮的漢服。
喜歡漢服:傳統服飾奧妙無窮
“我喜歡漢服,應該是受外公的影響。”現年37歲的李唐華笑著說,小時候,她經常跟著外公看川劇,因為唱戲的人穿著五顏六色的漂亮衣服,她很喜歡,每次同外公看戲時都只看戲服。
“我真正了解漢服是從2010年開始,上網時偶然進了一個關于漢服的貼吧,發現竟然很多與我有相同愛好的人。”從此李唐華就開始研究漢服,也在慢慢了解漢服背后的文化。
“我從小就看著媽媽做衣服,也喜歡畫畫。”李唐華從小就喜歡裁裁剪剪,曾用媽媽存著的布料手工縫制衣服。參加工作后,對漢服的喜愛,讓她萌生了制作漢服的沖動。
她看了很多中國傳統服飾的書籍,對照書中圖片研究漢服制法,上網查看文物圖片,小心翼翼地嘗試著制作。剛開始時,浪費了一些布料,現在卻是非常熟練了。
“我們傳統的服飾真的很有奧妙,漢服是按形制分的,大概有10多種,比較常見的有直裾、 等。”李唐華說,漢服的形制非常講究,不能隨便改動,主要在面料和配色上變動,如果改了就只能說是漢元素的服飾,就好比有的人把漢服與時裝混搭穿上街,有的人把漢服袖子改短等,都不能說是漢服了。
除了制作真正的漢服外,李唐華也會根據顧客的需求愛好改成她們需要的漢元素服裝。平常瀏覽網頁時看到好看、適合做漢服的布料她還會淘回家存放著,以備不時之需。
推廣漢服:讓更多人認同漢服
在工作閑暇的日子里,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漢服背后的文化,李唐華幸福地忙碌著。
2012年李唐華加入一個同城的漢服群,參加活動的群成員從最初的三四人到現在的三四十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漢服并參與與漢服有關的活動,有時候遇到稍微感興趣的人,她就極力推薦她制作的漢服,漸漸地通過網絡與朋友的相傳,她制作的漢服逐漸被人熟知。
凡是資陽大大小小的漢服活動,李唐華都積極參與,并大力宣傳她制作的漢服。“我們的漢服都是量身定做,一件一件縫制而成,采用雪紡、真絲、棉麻、棉布等布料制作,做的都是平價漢服。”李唐華說,最便宜的只需100多元,僅收取布料費和手工費,有的朋友自己拿布來做,會收少量的手工費。
“公益活動我會免費提供服裝,商業活動要收取一點服裝費。”李唐華說,4年多她已做了1000多套漢服,在每次漢服活動上,看著大家都穿著自己制作的漢服,她就很有成就感。
“做漢服不是為了賺錢,我只是想盡力推廣漢服文化,讓更多的人能了解、認同漢服和它背后的文化,讓傳統文化回歸社會。”李唐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