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衣有前后中縫,代表做人要正直?!比~敏今年25歲,很難將90后一貫的標簽與他聯系在一起。身著一身漢服,他能講出很多有關漢服的常識。在同樣愛好漢服的朋友圈里,他是一位“玩得酷靠得住”的組織者。
“始于衣冠,博于達遠。沒有傳統漢文化作為靈魂,漢服也只能是一件衣服,我們復興漢服,就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知道我們漢民族的傳統文化。”能想象到這句話出自90后之口嗎?在佛山,有這樣一群年輕人,因為志同道合而聚集到一起,致力于推廣漢服。他們的多數成員都是90后,平均年齡17歲。憑著那份執著的喜愛,對于縫制漢服這種耗時耗力的手藝活,他們也樂此不疲,這其中還不乏15、6歲的中學生。
組織者:因愛和認同創建交流圈
“上衣有前后中縫,代表做人要正直。”葉敏今年25歲,很難將90后一貫的標簽與他聯系在一起。身著一身漢服,他能講出很多有關漢服的常識。在同樣愛好漢服的朋友圈里,他是一位“玩得酷靠得住”的組織者。除了正常的工作,如今的葉敏也是佛山漢服文化交流QQ群的一名負責人。對漢服,葉敏不是只為了玩玩,在他的內心里,有一個比較長遠的規劃,他希望能在條件具備的時候,注冊成立屬于佛山人自己的漢服協會。在這樣一個稍微復古就會被誤解為“穿越”的環境里,他更多的是希望能夠借助正式的社會組織讓更多人了解漢服,并正?;慕邮軡h服。而這也是目前佛山很多漢服愛好者的心愿。在采訪中,他們普遍表達了這樣一個心聲:這(漢服)才是自己的服裝。
佛山漢服文化交流群正式籌備起來是在2014年,這樣一個存于虛擬網絡的興趣團隊在一年里,吸引了500多位漢服愛好者。在此之前,其實佛山也有漢服文化交流圈,葉敏就是其中一員。后因交流圈的負責人遠嫁國外,使得這個原本就沒有固定存在形式的交流圈成了擺設。沒有過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因為簡單的愛和認同,他決定把大家在網絡上重新聚集起來。現今的交流圈里,除了占到多數的90后,還有一些媽媽級的漢服愛好者也不約而同地加入談論,年齡較大的超過40歲。
“骨灰級”愛好者:與兒子齊上陣推廣漢服
3月15日,佛山中山公園,一群身著漢服的年輕人成了公園里最引人矚目的游園者。她們在公園里擊鼓傳花、彈古箏、投壺(古代士大夫宴飲時做的一種投擲游戲),讓市民飽覽唯美民族服飾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平日里只能在電視劇中才能見到的生活場景。
李曉鳳無疑是當天最引人注意的人。一身粉紅色的齊胸襦裙配著一雙淺藍色的繡花鞋,再加上一對柳葉狀的吊墜和簡單大方的頭飾,穿梭在人群之間,盡顯端莊儀態。緊跟著李曉鳳的是她三歲半的兒子,雖然年紀小,同樣是一位漢服迷。跟著媽媽一起出來游園的他,也身著一身漢服,宛如一位古代學童。
李曉鳳是湖南人,在佛山生活了10多年,算是一位“骨灰級”的漢服迷。她不僅喜歡漢服,而且能夠自己裁剪制作漢服。李曉鳳擁有一個傳統文化很濃的家庭環境,自己喜好古箏,會彈奏,而她的兩個妹妹,一個是學習國畫的,另一個則是文學方向的研究生,國學在整個家庭中能夠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中堅力量:家人反對無礙鐘情于此
“在一些節日里,自然地穿著 上街的日本人,不會被圍觀,不會被看成是作秀,我們為什么不行?”90后漢服愛好者初點,是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大四的學生。這位被認為是校園里笛子吹得最棒的學生哥,學習之外也專注于在佛山推廣漢服。
初點就讀中文專業,對服裝有自己的見解。他覺得現在的服裝缺少明顯的中國元素,無法體現和代表中國文化的特點。“漢服如此美麗,為什么我們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穿上街呢?”初點一直有這樣的疑問。
歡喵是一位很活潑的高二學生,雖然年齡小,但她喜歡漢服的那股子執著勁,卻不亞于任何人。與葉敏一樣,她熟悉關于漢服的各類常識。從喜歡漢服到接觸漢服,再到領會其中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到最后擁有自己的漢服,歡喵用“洗滌心靈”來總結漢服對一個人的影響。
歡喵也是裁制漢服的好手,雖說家人不是很支持她,但她卻樂此不疲。“我可以用自己的錢去做這些事情。”歡喵告訴記者,漢服的制作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做一件三繞長曲,用縫紉機的話至少得3個小時;純手工的話,即便是每天縫,也得一周左右。因為不會使用縫紉機,歡喵必須靠手縫,她習慣將其稱作“爪縫”。雖然會做漢服,但16歲的歡喵顯然對自己現在的手藝很不滿意,她坦言,“我爪縫的不好。”
“也許不一定做得盡善盡美,但只要有人去傳承,漢服就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畢竟它才是我們自己的。”3月15日,一位在中山公園散步的老教師,在一旁觀看時這樣評價。
遠道而來
小伙贊:佛山漢服氛圍賽上海
3月15日,記者在佛山嶺南天地遇見了從上海遠道而來的柳吔。他接觸漢服的時間并不長,早前身邊的朋友向他推薦漢服時,他甚至感到很反感,覺得那就是一種嘩眾取寵的“cosplay”。但接觸了之后,他才發現漢服背后所蘊藏的傳統文化,于是漸漸地愛上了漢服推廣。
柳吔介紹說,自己在上海參加過漢服文化交流圈,但一直覺得還不夠活躍。機緣巧合之下,經朋友介紹,他加入到了佛山的漢服文化交流圈。得知3月15日當天,一些漢服愛好者會組織游園活動,他特意從上海趕過來參加。
不過,對于漢服被認同的事情,柳吔有自己的煩惱。“雖然身邊很多人熱衷于漢服推廣,但不接受的人依舊占大多數,這其中包括自己的父母。在他們看來,一群孩子做這些事,大有‘不務正業’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