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24日)下午,西山公園迎春民俗文化活動繼續舉行,主題依然是漢服展示。此外,還有茶道、婚禮、游戲等古代民俗活動的表演。眾多市民在茶余飯后,談天說地之間感受到了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
現場展示漢服禮儀
90后小伙知識頗豐
在欣賞漢服舞蹈表演時,有的觀眾提問,這些衣服是否只適合某些場合使用呢?華子解釋說,表演穿著的衣服主要為寬袍大袖,這在古代主要是祭祀、拜廟時的穿著。除此之外,老百姓平時所穿多為“短褐”,原意為粗布短衣,引申為上衣下褲的百姓服飾。主要作為百姓方便活動、居家休閑、勞動服裝或武術軍服穿著,但不宜在禮儀場合穿著。
在民俗環節展示中,觀眾對男女“作揖”姿勢不同比較感興趣。華子說,作揖是抱掌前推,身子略彎,男士是右手在內,左手包于外,女士恰恰相反。女子見人行禮,便是我們經常聽到影視劇中所說的“道萬福”。
17歲的90后西澤是表演團隊的一員,他雖然年紀不大,卻對漢服知識知曉頗多,“綿陽的漢服圈規模并不算大,我們想通過普及推廣,讓更多市民了解、認識民族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