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民族的文明已經傳承千年,服飾在千年流傳中產生了許多改變,這就好比當下的時尚一般,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時尚。漢民族的服飾在周邊國家的服飾衍變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漢服的發展也記錄了歷史的發展進程。
漢民族的文明已經傳承千年,服飾在千年流傳中產生了許多改變,這就好比當下的時尚一般,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時尚。漢民族的服飾在周邊國家的服飾衍變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漢服的發展也記錄了歷史的發展進程。
因為喜歡古典文化而愛上漢服
今年29歲的陸冬青是揚州一家建筑公司的員工,在平常的工作時間里,她和其他人一樣,穿著正式的工作服,游走在公司的格子間,而到了周末,她就會和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網上暢聊關于漢服的話題。有時候,他們還會穿上漢服,以漢服為主題舉辦一些活動。陸冬青告訴記者,她自幼喜歡傳統文化,自從接觸到漢服,就被其深深地吸引住了。
在2009年,陸冬青認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她起了創建一個小社團的念頭,這個社團便是后來的“揚州漢服同袍社”,如今這個社團已經有六百多人。
“揚州漢服同袍社”里的成員都是一些有著正常工作,但非常喜愛漢服的人士,他們都是利用業余時間來策劃活動的。”陸冬青告訴記者,在2014年的七夕之夜,陸冬青和朋友們一起在東關街的一家飯店舉辦了一場名為“漢服七夕雅集”的活動,當時有將近200人參與了這場雅集。陸冬青說,他們都喜歡漢服,也想把漢服文化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喜歡漢民族的傳統服飾。
在很多人看來,漢服和唐裝一樣,雖然很有古典韻味,但款式不夠多樣化。陸冬青告訴記者,其實漢服只是一個統稱,凡是漢民族所穿的服裝都可以稱之為漢服,在古代的漢服中,既有皇帝所穿的龍袍,也有農夫村婦所穿的粗布麻衣,所以在他們的雅集中,服裝的種類非常多,讓人眼花繚亂。
這幫年輕人都有著一顆喜愛漢服的心,他們自發走到一起。在去年,他們還一起籌拍了一部宣傳漢服的視頻,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漢服文化。
傳承服飾文化 需要適應主流市場
有著2500年歷史的揚州,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漢服傳統必然不會缺少。在揚州就有“揚州漢民族服飾藝術研究會”。該研究會的秘書長夏梅珍女士告訴記者,在我國56個民族里,大部分是有民族傳統服飾的,而且至今延續,遇到重要場合也都會穿在身上,可漢民族在清朝的時候出現了一次斷代,漢服的流傳就此出現了問題,但漢服與漢民族同根同源,即使發生了一些波折,漢服也不會消亡的。漢服的定義是極為廣泛的,現在僧侶穿的僧袍也是漢服的一類。
在民國時期,孫中山對漢服做過一次很大的改良,融合了西裝的元素,做出了中山裝。到了當下,很多漢服的款式都不再流行,如此一來,改良是必經之路。為此,在揚州的市面上,出現了一些新式的漢服。傳統的漢服,每個部位都有專門的叫法,而這些新式漢服基本上算是打破了傳統,自成一格。
夏梅珍女士告訴記者,揚州漢民族服飾藝術研究會就是致力于漢服的改良與制作。夏梅珍女士在2006年以“細君”之名注冊了商標,這個商標專注于新式漢服設計與制作。夏梅珍女士說,她所要做的就是讓漢服能夠被老百姓穿在身上,且能走在大街上,又不會讓人覺得怪異。
在揚州這座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中,服裝在古今交融中,必然也會順理成章。夏梅珍表示,很多事情需要循序漸進,漢服的改良也是如此,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慢慢摸索并在其中確定,再否定,在確定與否定之間慢慢尋找到最為合適的。
發揚光大 傳統服飾應該更多地被推廣
對于漢服的推廣,揚州漢民族服飾藝術研究會一直很努力。揚州漢民族服飾藝術研究會推出了“做一天漢服人”、“漢服秀”等一系列的活動,力求讓更多的人對漢服產生興趣。在多年來的發展中,揚州漢民族服飾藝術研究會組織了很多漢服研究的會議,也參與了很多外地關于漢服研究的會議,力求在漢服文化的傳承上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夏梅珍女士不僅在漢服現代化改良上作出了巨大努力,在漢服研究上也付出了許多心血。夏梅珍女士告訴記者,她正在為漢服申遺做努力,同時申請了相關課題。夏梅珍女士說,漢服分禮服、表演服、常服、居家休閑服、工作服、學生服六類,而學生服中又分學士服、博士服、校服,學士服和博士服從周代就已有之。
如今的中國服飾越來越西化,學生大學畢業所穿服飾均由國外大學傳入,而古代學生所穿的學士服、博士服卻鮮有人穿。夏梅珍表示,1934年的時候,國家倒是做過一次傳統的學士服,可僅此一次后就再未見過。在夏梅珍看來,這種具有濃郁的民族味道和傳統意味的服飾更應該成為大學生畢業時所穿的服裝。
市民說法 愛美也是喜歡漢服的原因之一
在眾多喜歡漢服的人中,女生居大多數,像陸冬青這樣因為喜歡傳統文化而愛上漢服的女生大有人在,但也有很多人是因為覺得傳統漢服很具有美感。
今年26歲的韓美素是揚州某公司的銷售人員,她平常的愛好便是cospaly(角色扮演),而在她扮演的眾多角色中,她獨愛古典的漢民族美女,因為她覺得漢服非常好看,腰身高高的,很是飄逸,穿著漢服,行漢禮是韓美素在拍照時最喜歡的造型。閑來無事之際,她會去個園、何園拍攝跟漢服有關的美照。
對于穿漢服這件事,今年已年近80歲的王大媽很贊同。王大媽說,中國人就得穿中國人的衣服。王大媽還告訴記者,她年輕的時候跟著哥哥一起上過私塾,所以她對傳統文化懂得很多,她經常要求孫子輩的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穿漢服也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類別,在揚州這樣歷史悠久的城市,穿漢服更為適宜。
記者手記 更要“穿”背后的文化
中國是一個擁有燦爛文明的國家。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生命力極其旺盛。當我們在創作漢服時,更多地應該去感受古代人對于傳統文化中的美德的傳播。漢服是漢民族的服飾,更是漢民族的文化精華,這些精華需要熔煉以不斷擴大。“做一天漢服人”這樣的活動讓揚州市民了解到了漢服之美,但在此之上是否可以更好發揚呢?比如讓穿漢服者學習《禮記》、《孝經》等傳統文化中的孝義,讓穿漢服這一行為更具備意義。記者 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