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杜群介紹,她穿的是曲裾,具備漢服通用的特點,交領右衽、褒衣廣袖、系帶隱扣;行的是拱手禮,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以示對客人的真誠與尊敬。若是客人要回禮,則舉手齊眉,45°彎腰。這一來一往,讓人們的節奏慢了下來,得以清心品茗,欣賞古樂。
核心提示
“我是漢族人,就應該穿漢服。
我們很多人被西方文化禮節影響,漢族自身的服飾和禮儀被遺忘了。
就像軍人穿上軍裝一樣,我穿上漢服會要求自己講究傳統禮儀。
一個民族應該有自己的服飾,加強認同感和凝聚力。”
“最不是滋味的,是有人說我穿的是 ,具備漢服通用的特點,交領右衽、褒衣廣袖、系帶隱扣;行的是拱手禮,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以示對客人的真誠與尊敬。若是客人要回禮,則舉手齊眉,45°彎腰。這一來一往,讓人們的節奏慢了下來,得以清心品茗,欣賞古樂。
穿上漢服什么感覺?杜群認為除了讓人心境平和,還會讓人更加注重禮節,“就像軍人穿上軍裝后,會以軍人標準來要求自己一樣。中國本就是禮儀之邦,穿上漢服以后,就會要求自己講究傳統禮儀。”
談話間,杜群介紹了好幾種中華民族傳統的禮儀,這些都是她在對漢服產生興趣以后,學習得來的。
杜群每天都會穿一次漢服,來提醒自己要與人為善、笑口常開、不急不躁。老公周文勝接過話補充:“我也學她,脾氣改了不少。”
他們的店外,還專門設置了一個供市民免費飲水的飲水機,店門不遠處,他們也起門設計了一處乘涼歇腳的涼棚,供市民逛街走累了歇腳。
穿衣上街被誤認為是和服
除了在家里穿,杜群偶爾還會穿著漢服上街,希望引起更多人對漢服的興趣和關注。
“哪曉得,竟然有人說我穿的是和服。”杜群說,聽到這樣的評價,她很生氣很傷心。她表示,和服本就是學習漢服的風格。除了被誤認為和服,也有人以為她穿的是戲服。
正因如此,杜群堅定了把漢服社辦好,讓更多江津人了解漢服、漢文化的決心。“一個民族,應該有統一的服飾,這樣才更加具有認同感、凝聚力。”杜群說。
6月底,漢服社在江公享堂舉辦過一次漢服展示活動,收到一定的效果。不過,由于會員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常聚在一起搞活動,條件有限。32歲的凌華健,是個狂熱的漢服愛好者,但他在德感工業園上班,要隨時參加漢服社活動,有些困難。
“要想延續下去,還得去影響下一代。”杜群希望,能與中小學展開合作,讓更多的孩子了解漢服。杜群也讓自己兒子著漢服,了解傳統禮儀,“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肯定是有意義的。”
當然,杜群心里很清楚,要把漢服推廣開來,需要官方和民間一起努力。“我就盡我的綿薄之力吧,希望每個江津人至少能穿一次漢服。”杜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