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北京的同袍們受邀參與了其中漢服展演環節。
6月6日是農歷的芒種時節,芒種是桑蠶豐收的季節,這一天,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中國桑蠶絲綢文化展開館儀式表演。漢服北京的同袍們受邀參與了其中漢服展演環節。
華夏先民對蠶的馴化不僅讓我們擁有了覆身御寒之物,更讓我們創造出了擁有農業特色的服飾文化。中國桑蠶絲綢文化展以詳實的文獻史料、豐富的文物展品、新穎的表現手法,全面展示中國桑蠶絲綢的悠久歷史、絲綢之路文明互鑒的文化積淀、當代桑蠶絲綢業發展成就,揭示桑蠶絲綢文化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旨在傳承弘揚中華農業文明,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端午節前的一場細雨洗刷了蒸蒸暑氣,為農展館現場帶來了一絲清涼。盡管如此,對展演同袍來說還是有著不小的溫度考驗,部分展演服裝層次多而厚重。但同袍們還是以最佳的狀態,帶給觀眾們一次視覺盛宴。本次漢服展示的服裝運用綾、絹、紗、羅、綢、宋錦、云錦等絲綢面料制作,演繹秦、漢、唐、宋、明等朝代服裝服飾的人文與藝術之美。
首先登場的是曲裾和直裾,兩位同袍端莊大氣,頗顯風神。復原除了服裝本身的研究價值之外,也為禮儀復原實踐提供了更多可能。
養蠶不滿百,那得羅繡襦?身著衫裙的女子提著桑蠶款款而來,為觀眾們講述了一部農業文明的精神歷史。
唐圓領是對唐代常見袍衫的簡稱。除了男性,女性也流行穿著。圓領袍兩側開叉,除了美觀之外,還方便人們活動。
唐代還出現了款式多變精致的各種女子衫裙。三位身著衫裙、臂挽披帛的女子如從畫中走出一般,婉轉動人。
揖讓升降,敬慎威儀。穿著宋式常服袍和襕衫的兩位男子相見行禮,體現了華夏衣冠與禮儀的莊嚴盛大。
:浴缸
披風內搭:采孌
直裾:西風
唐圓領:初一
宋圓領:十六
宋襕衫:小塵
道服:思明
道袍:公爵
服裝提供:擷秀、山澗、初塵居
特別鳴謝:絲雨晨光
本期責任排版: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