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2月26日晚,嶺南漢服弘漢大學堂QQ群(146717699)舉行了主題為“《漢服歸來》的寫作和眾籌出版”的在線講壇,交流會邀請《漢服歸來》作者楊娜(蘭芷芳兮)對《漢服運動大事記》3版編寫歷程進行了回顧,并介紹《漢服歸來》一書的寫作和出版眾籌事宜。...
活動概況
2016年2月26日晚,嶺南漢服弘漢大學堂QQ群(146717699)舉行了主題為“《漢服歸來》的寫作和眾籌出版”的在線講壇,交流會邀請《漢服歸來》作者楊娜(蘭芷芳兮)對《漢服運動大事記》3版編寫歷程進行了回顧,并介紹《漢服歸來》一書的寫作和出版眾籌事宜。主講的介紹引發了同袍們的共鳴和探討。目前該書在眾籌網已籌款60%,主持人嘉林呼吁大家繼續支持《漢服歸來》的眾籌。
此次在線活動也吸引了不少外地同袍加入群內觀摩和交流。整個交流會主要內容同步轉發到嶺南漢服QQ1群、2群和3群及微信群,感謝墨塵、七知笛、淺淺、小卿、薇玉萌等同袍的勞動。
交流過程
主持人:嘉林
這是嶺南漢服第5期在線講壇,特地邀請《漢服運動大事記》的主編,也就是此次眾籌的《漢服歸來》一書的作者,來到弘漢,給大家介紹寫書的相關事宜。
介紹一下主講人,楊娜(蘭芷芳兮),《漢服運動大事記》主編,目前從事媒體行業,電視編導,博士研究生(在讀)。2008年留學英國期間創立“英倫漢風”漢服社,2009年以“漢族之花”的名義著漢服參加了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2009年至2011年擔任北京漢服協會主要負責人。從2009年起專注于梳理漢服運動的發展歷史與脈絡,并在網絡上發布《漢服運動大事記》,于2013年更新至第3版。
今晚主講內容有:1、回顧三次編寫大事記的經歷。2、《漢服歸來》的主要內容,創作的現實原因與初衷,目標和作用,編寫方法,等。3、對漢服運動現狀的簡要分析,并與大家交流。
交流環節大家可以向主講人提問,或發表見解、感悟,要求言簡意賅。而且,交流環節會有楊娜的視頻!此次目的,也是希望大家能對《漢服歸來》的眾籌給予更多支持。
好了,下面交給主講啦!
主講人:蘭芷芳兮
那我就先準備開始啦,自我介紹部分,我叫楊娜,網名蘭芷芳兮,目前人在北京。感謝嘉林,感謝嶺南漢服弘漢大學堂,感謝嶺南漢服,感謝各位漢服運動同袍~~給了我這次的講座機會。
最初萌生編寫大事記的想法是在2009年初,那個時候算是我正式加入漢服運動,在英國舉辦了三次漢服活動,也開始搭建了“英倫漢風”漢服社,然后也需要拓展活動形式,了解漢服運動發展始末了。結果,在網上搜漢服運動發展史,基本上就是漢網的分裂史,誰篡奪理事職務了,哪里分裂出去了個什么網站了,誰又跟誰在天涯吵架了。而有關正史部分,幾乎沒有……為什么說是幾乎呢,因為其實有一部的——就是皇帝哥哥寫的,夏歷多少年,女媧后人出生了。他后來看了什么古裝劇,去了大觀園,拍了一張古裝照,于是拉開了漢服運動的序幕,好像是一個扮演賈寶玉的照片,就是陳朕冰的照片,他寫了一部皇帝哥哥的復興史料,然后我就覺得很無奈,為什么真正那些身體力行推動漢服復興的人和事,沒有記錄,而想起記載的,怎么是皇帝哥哥呢?而且明明那些活動也都不是他做的,他就說自己怎么張羅了一場全國活動啊,自己怎么去祭祀啊?就覺得很無奈。
而那個時候,恰好也是漢網訪問量開始減少的時候,天漢網、漢服吧等網站也開始各占據了一部分的新興力量。于是,導致了很多內容很分散,找起來很困難。但是網上流傳的史料呢,主要就是那部漢網的分裂史。就覺得很心酸,為什么我搜索到的資料和我看到的不一樣呢?
我看到的是:在北京寒冷冬天的一個清晨,幾個穿著漢服的姑娘,拿著一沓印好的宣傳單,早上在一個公園門口匯合,然后去跟路人介紹,我們穿的是漢服……我還看到的是,網絡上,天涯在小樓寫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水濱少炎等人的《失落的文明——我們的民族服飾是怎么消失》的,這些才都是身體力行推動漢服運動往前走的啊!而也正是這些人和事,才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了這場運動。但為什么這些內容卻沒有人來梳理和整理呢?
如果,任由這些內容散落在互聯網的角落里,而留下的卻是那些分裂、抨擊的黑歷史,甚至是任人扭曲的歪歷史,那我們怎么和我們的后人交代?怎么和后來加入漢服運動的同袍交代?難道我們說,我們的漢服是女媧后人皇帝哥哥復興的嗎?或者說,是在爭權奪位的過程中,興起的嗎?于是,這個事情既然沒有人做,那么就由我做吧……
其實對于漢服運動,我的理念是,如果沒有人做,我就來做,如果我自信,我做得可以比別人好,我就來做……所以后來的決定寫《漢服運動大事記》,當時開始寫的時候心里也是誠惶誠恐、戰戰兢兢~~因為漢服運動,其實很論資排輩。
我那個時候才出道最多是3年,就在英國做了幾場活動,說白了還是靠民族之花比賽出名的。面對的,很多是參與了漢服運動6年的老前輩……寫這部著作的時候,所有人都是要叫前輩的,所以心里特別緊張——哪些要寫,哪些不要寫,哪些要收錄,哪些不要收錄,這個事情該從哪個角度寫,那個事情該從哪個角度介紹,心里也不是很有數。而且,網絡環境并不是很好,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其實不光是漢服,現在你做什么事情,網絡上都是一堆人罵你的……但反正就又是個豁出去的心態了……反正這個事情應該有人做,而且現在沒人做,那我就拋磚引玉吧……你們愿意怎么罵就怎么罵去吧,被拍死算了……反正拍死的是蘭芷芳兮。
結果,第一版也寫出來了。當時第一版非常簡單,就是把網絡上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事情,粘過來了,每個事情起了個標題,我記得當時好像是就花了一個星期就完成了的。但是出來后比想象中的效果要好的多好的多。雖然有罵聲,但是大部分是贊賞聲,我其實很意外的。很多人在后面回復說是含著淚讀完的,沒想到漢服運動發展得這么艱難……
然后呢,也有一些人開始給我指出問題了,比如時間上有點錯誤啊,然后有什么事情也應該加入啊……這些指正很多都是很強建設性意見的。是啊,因為那個時候畢竟很多都是道聽途說,而且網絡上的資料也不準確和完整……而且,我就是一個初入江湖的小蝦米,里面的那些風云人物我也都是久仰大名,哪里敢想著去聯系,去聊聊,去挖掘呢……
但是大家很熱情,有主動找我的,有幫我引薦聯系的。然后再加上又趕上暑假,我回國了,也見到了一些人,所以,很快,好像也就三個月吧,我就有能力著手做第二版了……這一版內容上豐富了很多,而且一些爭議的問題也都找到當事人,大概地了解情況。
做第二版的時候我是在瑞典,那個時候正好是剛寫完研究生論文,在找工作。所以時間也相對充裕,當時花了兩周時間寫的……再后來,第二版的效果其實更好……所以我也經常說,在漢服運動中大家要包容,要包容、理解,特別是同情的理解,要給予他發展的土壤和空間,還有產生錯誤后改正的機會……漢服運動大事記,其實也是一版版更正出來的。
而且最后,我發現大事記不僅可以引發很多人的共鳴,還可以成為其他學者或社會人士了解漢服運動的一扇窗戶,同時也激勵了更多人對于漢服運動的堅持與執著。
其實,我個人感覺,2010年之后,很多媒體和學者對于漢服運動的態度變化挺明顯的。早期質疑的比較多,說是作秀啊,民族主義啊。后來,其實肯定的已經比較多了……當然,這個背后有很多因素,社會環境、政府態度、文化理念啊……但是我覺得大事記在這里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因為在后來看到一些持中立或肯定的一些文章中,很多也都用到了王樂天穿漢服上街、復原 這些連貫性內容的……而且一個很大原因,就是人都是感性的……你若第一次接觸漢服時,看到的就是負面的、內訌的、作秀的,或者是賣廉價衣服的,你對他的印象肯定不好;但你若第一次接觸時,看到的就是正能量的,比如這些人下班后怎么熬夜策劃活動,怎么堅持著舉辦社團活動,怎么身體力行的義務宣傳漢服,推廣中國文化的……你對他的印象肯定是好的。所以,如果你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你對于漢服運動的了解,如果最初看到的他怎么在馬路上宣傳,然后被人笑做癲狂、神經異常后,但他又堅強的爬起來,繼續凝聚力量去宣傳,那得是怎樣的精神和執著啊!我想,但凡用心去了解的人,都會被這個群體中凝聚的正能量打動的……
比如,我發現我身邊幾個同事,在做漢服節目報道的時候,本來他們不了解漢服的……結果,采訪過程中,發現那幾個穿漢服的孩子特別的敬業,甚至專門做飛機過來,講的特別仔細,還經常為了溝通節目聊到半夜……后來,那幾個同事都果斷“跳坑”了……現在就是逢人便介紹漢服的那種。還有的學者也是,做了幾年的漢服研究,然后是逢人便宣傳漢服……所以,我就說,正能量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而這一點,其實是我在后來才發現到的,并不算是初衷,算是意外收獲吧。
但是呢,這里就是我的問題了……2010年我回國了,工作特別特別忙,更新第三版的事情就擱置了,直到2013年, 2013年5月回家生娃了,可以休產假了,我也終于有時間更新大事記了。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大事記第三版跟之前兩版隔了很長時間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