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請問,裙子系帶一高一低的做法,有文物對應么?
1、請問,裙子系帶一高一低的做法,有文物對應么?
梅雪無名:
宋的多半靠上方,明的沒注意,褲子文物的系帶有一高一低的做法。
商家是方便系裙子,做了一上一下,個人覺得沒什么問題。
2、提問:
明襖有直袖么?
天凌:
有。下面羅列一些具體的直袖衫襖文物給你做參考。
3、請問一下,晉制有12破和四破裙嗎,唐制有4破裙嗎?
梅雪無名:
首先要把破這個概念討論清楚(爭議中)
晉制應該是有12片間裙的。
梅雪無名:
假設壁畫正面四片,背后四片,1.5倍腰圍,就有12片拼接
假設壁畫面五片,背面五片,合為2片,也有12片拼接
梅雪無名:
花海畢家灘文物殘存現象(及復原)為四片,懷疑可能原文物六片以上
梅雪無名:
唐制破數應該更多,但是,開始出現了三裥裙。三裥裙的文物唐代沒有,不知道怎么拼接,但是南宋周氏墓的三裥裙是四片布料拼接,是不是都為交窬剪裁,根據實驗推測,頗有可能是的。
4、百迭裙對褶子全褶或者半褶?活褶或死褶? 這個有無要求,目觀現在商家做的百迭褶子都是全褶、死褶。
梅雪無名:
全褶是一種狀態,現代或古代都可以燙出全褶的狀態。但是如果要燙成死褶,那么就是現代使用機器壓褶工藝,而且料子帶有化纖成分,才可以使全部的褶子永久定型。(如果是純天然面料,用機器壓褶后,一樣會散褶)但是古代沒有這個技術,即便古代有熨斗,可能會有全褶,但也無法使裙子永久定型。所以根據個人喜好,可以燙全褶、半褶,也可以不燙。
5、半臂的腰帶位置有要求嗎?如圖構造不太懂,里面那片是沒有腰繩固定的嗎?
梅雪無名:
里面有 ,衣身側面有穿孔 把攀帶穿出來,腰帶位置,在人體腰部或者胯部嘛。
6、關于系帶,有的對襟衫有系帶有的沒有,有的在外面,有的靠里,這個都看心情嗎?
梅雪無名:
對,就是看心情,理論上要有。但是北宋末到南宋流行了不用系帶,這種"不制衿"的流行趨勢,所以黃升妹妹的衫子不太用系帶。岳珂《桯史.宣 妖》條說:京城中「婦人便服不施衿紐,束身短制,謂之不制衿。」周氏的衫子用系帶,或用布扣,所以開心就好。
東島:
你說的應該是玉組佩或者玎珰之類的東西。可以發圖看看。如果是的話,是懸掛于革帶上的。冕服,翟衣,鞠衣,朝服,祭服上好使用之,在明代多有出土。
7、請問一下,前短后長的衣服目前都有是哪些墓出的?
梅雪無名:
除圖外還有花山墓的大袖衫、百迭裙
寧靖王夫人的大衫
東島:
前長后短出現在很多衣服上,尤其是對襟、對穿交,主要是可能考慮胸部量。黃升應該是有幾件比較短的單衣前長后短。錢氏墓也有。
你舉得栗子是前短后長的。除了裙子之外,有實物的宋代茶園山、花山,南昌明代寧靖王夫人吳氏墓也有大衫,孔府舊藏的圓領袍。南昌明代寧靖王夫人吳氏墓。《明會典》載,“大袖衫……前身長四尺一寸二分,后身長五尺一寸,…行則折起。”
明代文物數據未必合乎制度。細看宋明這類拖地的衣服,下面有小扣子都可以折疊起來的。
看繪畫,唐代裙子/衣服,很多應該是后長的。
8、多少寬度的裙頭可以被視為形制錯誤的寬群頭裙子?
天凌:
這個問題沒法回答你........
再強調一次:無論是裙頭寬度、領襟型、袖型、袖寬、衣長、通袖......等等這一堆特征,都是一件完整服飾不可切割的部分。首先要有地域時空的背景,有了服飾體系的架構,有了單件的服飾,才可能來討論這些特征點的范圍........
不然單只是問一個裙頭寬度,在南宋文物里,部分翻裙頭穿著的裙子上,可是有15+的裙頭寬度哩。
9、大袖有沒有把下端收起來的做法,只留出手的位置,這個是我的腦洞想法,因為覺得風大的時候很灌風也不太雅觀?
梅雪無名:
看圖,觀點修正為,大袖敞口,明末容相已有。大袖收口是比較多的作法。
10、翻看微博的宋裙介紹時發現文字描述說黃升的百迭是六幅拼接,兩側的二幅不打褶留光面。但是一直看商家們做的百迭都是一片方布直接打褶留光面。所以百迭裙需不需要拼接?還是都可以?
梅雪無名:
這跟接袖的意義一樣,是布幅不夠造成的。
11、那么所謂的拼接是矩形拼接還是交窬的直角梯形?
梅雪無名:
福建博物館講的六片拼接的,那個1.5倍腰圍的百迭,推論是長方形。
圍一圈的百迭,因為書上寫了是上寬下窄的拼接,推論為交窬裁剪。
所以推論,百迭有方布與交窬裁剪兩種做法
12、那如果布幅夠的話,是不是后背中縫和接袖就可以不接呢?
梅雪無名:
現在一般是中縫一定要有,接袖可以省略。
公眾號號內搜功能已上線
各位小可愛們提問前可以在公眾號搜索一下~
感謝各位答疑~
還有問答整理組的15位闊愛噠小天使~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