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愿重回漢唐,再奏角徵宮商,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第一次知道漢服來源于這首歌:“我愿重回漢唐,再奏角徵宮商,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我愿重回漢唐,再譜盛世華章,何懼道阻且長,看我華夏兒郎”
在不經意間聽到的一首歌,此后這首歌的旋律便不停的在腦海里回蕩著,偶爾跟著附和,竟升起一股莫名的情愫,引起內心深深的共鳴。
漢服,經歷時間的洗禮,在當下“漢服復興”的道路上愈益煥發其光彩,越來越多的人穿著漢服行走在這個繁華的世界。曾在古鎮游玩時偶遇一位穿著漢服,漫步在鋪滿青石板的小路上的女子,其步履間散發出飄逸與靈動的氣質的,真讓人心醉......
但心醉時,不免也會看到很多迷惑的眼神,聽到許多對漢服的誤解,對此小編把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的一組關于漢服的段子整理了一下,看看你是不是也對漢服有過這樣的誤解呢?
不要覺得是玩笑,小編真的碰到過。身邊的朋友也遇到過,也許我們只是很久沒看戶口本啦。
是的,我們希望是從未來穿越來的!“穿"上民族服裝”越“過時間的障礙重新認識最初的美麗,從不厭其煩的解釋到順其自然的影響,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漢服。
穿漢服不是復古,你不會覺得日本人穿和服玩手機很怪對不對?
不管眼鏡是什么時候發明的,作為一個現代人穿傳統民族服飾只要得體即可。
漢服和古裝最大的區別也許就是,一個是面向未來,一個是停留過去,一個是真實的存在于歷史,一個是現代隨意的創造。
每個國家的服裝體系都有常服和禮服,我想西裝再方便,也不會有人穿著西裝去搬磚。
漢服是如何消失的請百度“ 滅亡期間的服裝體系,現在的市場上面的唐裝屬于中國元素但不屬于漢服。
女孩穿漢服并不一定非要長發及腰,短發依然可以。漢服不是古裝,穿漢服也不是為了穿越,所以,穿漢服應該自然而然,不該故意模仿古人的動作和言行。除非你認為你穿的是古裝!
“華夏復興 ,衣冠先行。 始于衣冠 ,達于博遠”,文化復興,衣冠只是載體,只是漢文化里面的一小部分,以最明顯的文化特征喚起文化覺醒。須知,任何文明都有外在的表象文明,有相應的服裝禮儀。
我喜歡漢服也很喜歡旗袍,但是旗袍不能代替漢服,因為歷史不同,文化亦不同。
每次出去拍照,不管姑娘們化成怎樣的妝容都會被說像白娘子,看來我們童年的白娘子情結很深啊有有木有?
關于像韓服的問題跟像和服基本是一個道理的,在此不贅述。
每次跟姑娘穿漢服出去都會被圍觀拍照,有些害羞的姑娘就會尷尬,對于大部分真正熱愛“漢服文化”的人來說,漢服的復興絕不是為了作秀。
每去一個地方都要去當地的道觀廟宇,因為穿漢服所以經常遇到這么尷尬的瞬間。“儒從而釋道不從”,所以道觀廟宇還能看到一些漢服的模樣。
以前凡是漢服都說是古裝,現在凡是古裝都是漢服,這也許也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
中國自古是衣冠上國,有章服之美稱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欣賞漢服,不僅僅是因為其最能突顯東方女子的嫻靜之美,以及那種優雅、靈動的氣質,更重要的是漢服背后所展示的是無形的文化。
在我看來這是源于骨血的惦念,那是對歷史的追溯,這是一種基于文化認同的民族自豪感,而這更是我們骨子里無法動搖的初心!
喜歡漢服, 喜歡漢服里流淌著的東方韻味 喜歡漢服里書寫著的華夏故事 喜歡漢服里眷戀著的民族情結 ......
來源 | 古典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