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女朋友喜歡漢服,你一定要看這篇文章哦!教你怎么給女朋友挑選漢服!
看書時讀到 “金鞭美少年,去躍青驄馬”,便覺得這該是宴小山最肆意的形象。立馬恨不得能穿越時空前去與他會面。從那時開始向往詩詞當中先人的生活日常,繼而轉向對古代服飾的學習。
如果女朋友喜歡漢服,你一定要看這篇文章哦!教你怎么給女朋友挑選漢服!
常服篇
1、常服形制解讀
小袖上襦(交領+一片式裙)
我們常常說的“衣裳”,其實是從夏周時期初步形成的冠服制度而來,也就是上衣下裳。裳是一種類似裙子的腰圍,因此大部分現在還原的下裙多為一片式(即不像現在的裙子一樣縫合成筒狀)。
而上襦的交領,顧名思義,襦,短上衣。交,即交叉。不過普遍交領是右衽,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于內,稱右衽。
古時外族多為左衽,所以也有用左衽指代蠻夷的意思。同時左衽也被用來指死者(此為儒家思想)。當然沒有特別的說明,也可以認為右衽其實只是習慣而已。
我特意注明小袖,便是因為比起寬袍大袖,這樣的袖子會更適合現代人日常行動。
2 、常服形制解讀
小袖上襦 (對襟+抹胸)
服飾經歷幾千年的進化,形制一直都在承上啟下中變幻著。這樣的抹胸+對襟的形制其實在宋朝才開始出現的。
“婦女穿的內衣叫抹胸,為菱形。福州出土的抹胸,表里均為素娟,雙層……它上可覆乳,下可遮肚,不施于背,僅蓋于胸,故稱抹胸。”(選自《中國服飾鑒賞》宋代服飾鑒賞)
當然現如今的漢服商家很少會做真正的宋抹,一般都是普通的吊帶背心,因為不方便,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改良了。
對襟應該也很好理解,但最早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不過尚未有文物出土,因此也不能斷言。
3、 常服形制解讀
小袖上襦(袒領+無領半臂)
其實這個形制不一定非叫袒領,大致意思就是指沒有領子罷了。沈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里只說了小袖上衣,其外一般搭配一件半臂,袖長及肘,對襟翻領(或無領)。無領大抵是為了方便穿脫。下面一般搭配高腰長裙,依然是一片式,只是長度與及腰不同。
這樣的樣式其實是隋朝遺風,半臂的穿著也只在初唐流行。后來便逐漸在一些畫卷中找不到半臂的身影了。
說到這里額外提一下另外兩個形制,一個是現如今也受爭議的“齊胸襦裙”,另一個是唐中后期流行的小袖翻領長襖。
4、常服形制解讀
齊胸襦裙(受到爭議)
加上引號其實是因為這個名稱,首先在一些考古報告或者研究當中是找不到的,純屬商家或者圈子自造。裙子齊胸嗎?估計除了當時穿著的人,后世并沒有任何人知道。因為沒有任何出土的可以作為依據的文物。
我們單單只是通過一些繪畫以及陶俑才知道了可能有這么一件東西,但它內部結構到底怎樣,大家其實都不清楚。
因此便有了一片式、兩片式。由于現在出土的文物中并未發現兩片式下裙,所以多有兩片式為商家臆造的說法。
總之,爭議太大。但也沒辦法完全否認這樣形制的存在。要不要穿,還是看想不想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穿著日常行動過其實不怎么方便,我更樂于把它歸在禮服范疇。
5 、常服款式解讀
小袖翻領長襖(異域氣息)
唐時期穿胡服的婦女(即上圖著裝),下一般穿著小口袴(無襠套褲)。前期該形制其實是北齊以來男子的著裝,后來受波斯等影響女子也開始穿著。
我個人覺得異域氣息太濃重,談不上喜歡。
但是下面穿褲子的話,還是挺方便的。
6、 常服款式解讀
褙子+寬口袴
褙子的淵源就是上面說到的半臂,后期不僅袖子變長,下擺也加長。因此這樣的形制常見于宋朝。沈先生則將這樣的樣式稱作旋襖。
再說到下身的寬口袴,袴的歷史其實非常悠久,并且在古代袴其實是無襠的(開檔),有襠的則叫“禈”。
宋朝時女子也開始穿著袴,只不過外面還要再穿一層。當然現在市面上基本沒有商家出售真正的袴。
“紈绔子弟”這四個字大家想必都聽過。紈是一種織造較為細致的生娟;袴,也作绔,早期時袴是有錢人才穿的,二者一結合,后世就專指不務正業的富家子弟了。不過要說到寬口袴,《東京夢話錄》當中也有說到一些膏粱子弟便是穿著寬口袴。所以即使寬口袴看起來非常像現如今的闊腿褲,某些時候它還是不那么方便的。但也比褒衣博帶的形制好許多。
7 、常服形制解讀
琵琶袖短上襖/衫:交領+馬面裙
琵琶袖多見明時期,而交領這樣的樣式又是短上衣則多見明初。彼時朱元璋重新確立服飾制度,以唐宋為重,所以這樣琵琶袖的交領短上衣則比較多見。
這里說襖,是指帶夾層的上衣,倘若想在夏天穿著,挑選單層輕薄的料子(即為衫)便可。雖然琵琶袖只是比廣袖稍微方便了一點點,但也不至于像廣袖那樣夸張。只是作為聚會一類的場合還是適用的。
同時在
沈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當中稱它為:曲裾衣。其實意思就是“續祍鉤邊”的衣服。而爭議的源頭其實就是出土的實際文物僅限馬王堆,其余都是陶俑一類。加之時間跨度實在太長,許多事情無從考證。
按照馬王堆的復原作品,曲裾應該是曳地的,許多人會認為日常行動并不方便。再加上圖上這種垂胡袖(特點是長,袖口處收窄),曲裾也就只能作為一種禮服。當然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
12、禮服形制解讀
垂胡袖上襦:交領+一片式下裙
上面有說到垂胡袖的特點:袖子過長且寬大,袖口處收窄。這意味著日常穿戴并不方便。所以在此篇文章當中我將它歸在了禮服范疇。
現在許多漢服商家把這種寬袍大袖的服裝樣式(包括下面的廣袖)都稱作魏晉風,實則是不正確的。這樣的服飾風格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明朝的琵琶袖都有它的影子。
13、禮服形制解讀
廣袖上襦:交領
上面說到這種褒衣博帶的服飾風格持續時間很長,絕不止魏晉南北朝而已,而“魏晉風”這樣的稱呼風格完全是因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再前面一點更是說到過唐時貴婦的禮服便是廣袖的,所以不論是從歷史角度還是實用性來講,這樣自然灑脫的服飾風格也還是作為禮服較為合適。
話說這一套是有情侶裝的,感興趣的可以和女朋友一起穿著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