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這個詞頻頻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2017年全球漢服文化社團大概是1300多家,估算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已超過200萬。
漢服這個詞頻頻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漢服曾多次上過熱搜,比如#誰還沒有一件漢服#這個話題有1.2億的討論熱度。
有機構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漢服文化社團大概是1300多家,到了2020年有2000多家。
而央視財經頻道的《經濟信息聯播》報道,估算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已超過200萬,產業總規模約為10.9億元。
在螺旋上升和曲折向前的歷史進程中,青年群體的思潮變遷反映了時代文化的潮流和趨勢。漢服的“興起”說明了——生長于互聯網時代的90后和00后,對于新事物的認知能力、嘗試的愿望及對于個性、自我的追求都遠高于其他年齡段的人群。
作為第一批完全成長在“改革春風吹滿地”環境下的年輕人,國風青年的成長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見證了中國制造的力量,也正在迎接中華文化的揚帆起航。
01.第一個把漢服穿上街的人
2003年11月22日,鄭州,德化街。
一位名叫王樂天的電力工人,身穿漢服,大步走在市中心的商業街上。
這是見諸報道的,中國現代第一位將“漢服”穿進公共場合的人。讓他出現在街頭時,路人不斷非議:
“這貨咋穿著 ,都美的讓人禁不住要買一套上班擠地鐵的時候穿:
到了清朝,滿族統治者要求漢人去除數千年的衣冠服飾和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儒家觀念,這導致自黃帝時期延續幾千年的漢服飾文化消亡。
但是,漢服延續數千年,其自身魅力是無法阻擋的。
許多清朝皇帝不讓百姓穿漢服,自己卻在紫禁城里偷偷穿。
乾隆皇帝在一次換上漢服后,還問身旁的大臣:朕像不像漢人?
郎世寧繪《平安春信圖》:穿漢服的雍正與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