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道以天地中和之氣為本,乃治世安邦之風俗。今人皆以其為邀客會友之媒、飲食之樂、口腹之助,且盡茶室之美,集珍器之品,夸己巧妙,嘲人愚笨,皆非茶道之本意。
茶道以天地中和之氣為本,乃治世安邦之風俗。今人皆以其為邀客會友之媒、飲食之樂、口腹之助,且盡茶室之美,集珍器之品,夸己巧妙,嘲人愚笨,皆非茶道之本意。
筑小室于竹陰樹下,貯泉水,植草木,掛釜置炭,插生花,擺道具。移山川自然之水石于一室,賞四季風花雪月,感草木盛衰,以禮待客。聽釜中松風颯颯,而忘世間憂慮雜念,一勺流出涓涓渭水,洗盡心中塵埃。真乃人間仙境也。
以敬為禮之本,其用以和為貴。此乃孔子所立禮之用之語,為茶道心法也。縱有公子貴人來坐,其交也為淡泊,且無諂事。即使晚輩來席,亦禮敬相待,且無怠慢。此謂空中有物,和而不流,久之猶敬。迦葉之微笑,曾子之一諾,真如玄妙之意不可說也!
建茶室,備茶具,儀軌、料理直至衣類,戒繁忌麗,雖用古具,心卻常新。不忘四時風景,不諂、不貪、不奢,謹慎樸素,正直真實,是為茶道!
如此,則賞天地自然之和氣,移山川木石于爐邊,五行齊備矣。汲天地之流水而品風味,壯哉!樂天地中和之氣,是為茶道!
在四疊半的茶室里,平等招待種種不同階級的客人,在這里,一切世俗的考慮都已煙消云散,平民和貴族人促膝而座,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懇切交談。
在禪中,當然不允許存在世俗的區別,禪僧自由地接近社會上的所有階級,無論和誰都很融洽。在我們人性的深處,都抱有這樣的希望:那就是拋棄社會強加在我們身上的羈絆,有時候還想自由地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中,使心與心融洽,和包括動物、植物甚至無生命的物質等一切存在交往。人們經常懷著欣喜迎接這種解放的契機。澤庵所說的“賞天地自然之和氣”,其意義一定在此。在這里,天使們都在和睦安謐地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