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菊有幽香竹有聲,吹破北窗千古夢,風清。積淀千年,漢服就像是懷才不遇的詩人。但我相信好的東西不會湮沒,總有一天,世人會發現漢服之美。
日本人有和服,洋人有西裝,而我們中國人,則有漢服。自古,漢服一直都是被老祖宗拿來視為“國之顏面”的服飾之一。在漫長的幾千年時間里,漢服承載的不僅是一種生活美學,更是無數中國人生活方式的延續。
平靜如水,正直如繩。
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禮法的繼承,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并普及至民眾,還通過儒教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漢人、漢服、漢語、漢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鮮、越南均曾頒布法律效仿漢衣冠制度。
走來窗下笑相扶。
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
等閑妨了繡工夫。
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
古人普遍認為天圓地方。因此漢服的袖子皆為圓袖,意為天道圓潤;漢服的交領處則成矩形,以應地道方正,就是衣襟向右掩,深衣的衣領交叉呈字母y形。這代表做人要有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人每天穿衣時,都不斷在激勵自己,規矩做事,規矩做人。
陰云愈青青,浮沫執白白。”
但是自清朝建立,統治者強行要求漢人 、道袍,日常穿的就成為常服,形式變化最為多樣。
今年的上海時裝周,設計師從詠春拳發散出來的巧思拍的一組照片,只見忠肝義膽、鐵骨錚錚。
LA VIE大秀的“茶經系列”讓人眼前一亮。設計師將漢服與現代時裝完美融合,搭配高聳復古發髻,山水間美麗的采茶女正向你緩緩走來。
為配合時裝周上中國風服飾而設計的配飾,將傳統古風和現代的簡約主義融合,別有一番韻味。
為了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也為了讓全世界能夠看到自己的東方美,一群年輕的姑娘開始了一場名為“帶著漢服去旅行”的活動,她們身穿漢服,梳著傳統發髻,畫著復古妝容,出現在尼泊爾、日本和美國以及上海街頭,一顰一笑都自帶中國風韻。
菊有幽香竹有聲,吹破北窗千古夢,風清。積淀千年,漢服就像是懷才不遇的詩人。但我相信好的東西不會湮沒,總有一天,世人會發現漢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