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言:華夏復興,衣冠先行。我不知道怎樣來寫,或者說,怎樣準確而完整的,將這兩年里有關漢服的心路歷程用文字串起來,讓它們如絢麗的水晶一樣,不失原味地掛在那里,叫人輕輕觸碰就能明白。
距離我第一次穿漢服出門而遭到了鄙夷和嘲笑的那個夏天,已經過去很久了。
縱然到了今次,就算無數同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讓人們對漢服的眼光不再充滿那么強烈的懷疑和鄙視,可仍然,大部分人是不在主觀上承認的。
我一直都很喜歡漢文字,并為自己生在中國而感到深深的自豪。
這是因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紐帶,而如今世界上現在還通用并且流傳的活文字里,更是唯有漢字是唯一一種尚在使用的表意文字,這是一件何等驕傲的事情呀!
始于衣冠,達于博遠。其實漢服運動說到底不過是以漢服為引子,引導更多的人去學習去繼承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漢服只是一個載體,而不是目的。
最終,是希望更多的人去學習和弘揚漢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內涵與價值取向。
中華民族要崛起,就要以自己獨特的文化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廣袖飄飄,今在何方?
幾經滄桑,幾度彷徨。
衣裾渺渺,終成絕響。”
我憐惜著那些活著不易的人們,那些存之不易的物們,他們陪伴著這個時代的所有不堪和失態(tài),真的不想只當我們是在為漸漸遠去的漢文化送葬,真的不愿后人只能在我們所留下的影像中去游園驚夢,都言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而這就是我們的時代,與它們相遇,是不可多得的緣分。
《廣陵散》到嵇康的手上就結束了,就像孫登與阮籍在山谷里的玄妙長嘯,都已成了絕響,我們永遠都追不回來了。
真的要讓我們漢族美麗的肌膚——漢服,也成為后輩眼里遙遠陌生的影像嗎。
不!絕不!
歷史之海幽深而浩渺,沉淀下來的文明或雄渾拙樸或俊秀璀然,都一如既往的千姿百態(tài),風情各異。
一件文物是一段歷史,一件衣裳卻也可以見證一個時代。
其實漢服從未離開過,而是在歷史的夾縫里,艱難的存活了下來,期待在徹底消亡之前復興。
漢家的兒郎們,請忘掉那些不期而至的憂傷吧,記得在今后的旅途中,著我漢家衣裳,依然盛裝。
最后,我仍然會堅持在漢文化傳承的道路上,如嚴明先生而言:
我還站在這里,
就如此站著,
筆直的,
像一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