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禮春秋”——一個為中國讀書人設計服裝的品牌,曾在“2012中國國際時裝周”刮起一場漢服風波,引發中新社、路透社等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網友的熱議,品牌設計師總監楚艷,更是被2014APEC特邀為服裝主設計師。
三月三既是黃帝的誕辰,也是 ,它是一個重要的華夏民族傳統節日,上巳為暮春之初,于此春夏之際,國內“新漢服”領導品牌“詩禮春秋”在蘇州千年道場“衛道觀”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充滿中華文化氣息的“中國襯衣秀”。
據“詩禮春秋”品牌創始人周應之先生介紹,本次活動選在衛道觀,又選在上巳節這個傳統節日,就是為了呼吁更多的人能關注中國的傳統文化、關注中國的傳統節日、關注傳統的華夏衣冠禮樂,“新漢服”作為新時代中國文化復興的表象,它不僅體現時代個體,更體現時代中國,應該早日以前衛時尚的面目回歸和展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來。
“詩禮春秋”——一個為中國讀書人設計服裝的品牌,曾在“2012中國國際時裝周”刮起一場漢服風波,引發中新社、路透社等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網友的熱議,品牌設計師總監楚艷,更是被2014APEC特邀為服裝主設計師。
繡章蘭草,蝶舞爭春,一襲玫紅真絲外氅,長尾曳地,此衣名“班昭御”,著衣之俏麗女子乃中國舞者駢藹屏女士,似臨流而舞,和新雅樂使者哈暉所唱《關雎》之詞;笛者喻曉慶先生,則一身“大青”,橫笛而立,唇飛林籟,和響繞梁,一派春光。《關雎》為《詩經.國風》首篇,頌文王后妃之德,先賢贊為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也。此開場之意不言而喻,“詩禮春秋”,乃國風也,正脈也。何謂國風?中國之衣冠風度;何謂正脈?華夏之衣冠正統。“詩禮春秋”以“中國襯衣”冠春夏之新品,亦實有此意涵。
“中國襯衣”是從傳統的“中單”演變而來,交領寬袖,通身而不緊,擺垂自然,不以腰帶束鎖,可長可短,風來則應,春有春意,夏則夏閑,其有隨性隨意之適,尤其男女長單,色彩形制簡達而閑逸,直有宋明遺風。
“中國襯衣”雖不與西式襯衣同倫,卻不失借鑒,如適當的立體裁剪,約身收袖的巧用;至于立領、對襟之形,亦不失為用。 無論如何借用,均顯現出東方寬朗流動的情懷。
若能理解中國的詩詞文賦之美,其于“中國襯衣”所要給予時代國人新的東方審美, 就毫無疑慮了。
發布會服裝分為三個系列。一為結合現代生活著裝習慣的,借古喻今;二為沿襲古制以創新,以時尚效果展現;三則嚴格遵循傳統,研究以復原。 色彩上,則以天青、石綠、月白、牡丹等既符合春夏時令又源于中國的傳統色彩,輔以各類真絲、亞麻等天然織物一并呈現。如此則從時間上、視覺效果上、審美情趣上、文化的一貫性,有了古今的聯系,有了文化的逸遠,則傳統便如流水,不絕于聲。
“新漢服”運動,端賴中華文明之復興,端賴國人對自我文明之體認與積極之參與,其之興也,實可期待。